北京頤和園
北京頤和園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頤和園座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國古典園林之首,頤和園是世界上最廣闊的皇家園林之一,總面積約290公頃。是世界著名園林之一。
北京西郊的西山腳下海淀一帶,泉澤遍野,群峰疊翠,山光水色,風景如畫。從公元11世紀起,這裡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到800年後清朝結束時,園林總面積達到了1000多公頃,如此大面積的皇家園林世所罕見。
這個由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建造的園子,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環繞山、湖間是一組組精美的建築物,全園分三個區域: 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以玉瀾堂、樂壽堂為主體的帝後生活區,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的風景遊覽區。全園以西山群峰為借景,加之建築群與園內山湖形勢融為一體,使景色變幻無窮。
萬壽山前山的建築群是全園的精華之處,41米高的佛香閣是頤和園的象徵。以排雲殿為中心的一組宮殿式建築群,是當年慈禧太后過生日接受賀拜的地方。萬壽山下昆明湖畔,共有273間、全長728米的長廊將勤政區、生活區、遊覽區聯為一體。長廊以精美的繪畫著稱,計有546幅西湖勝景和8千多幅人物故事、山水花鳥,1992年以“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
頤和園大約有四大景區。最東邊是東宮門區。這一帶原為清朝皇帝從事政治活動和生活起居之所,包括朝會大臣的仁壽殿和南北朝房、寢宮、大戲臺、庭院等。玉瀾堂是光緒皇帝的寢宮,後來又成為囚禁他的地方,現在還能看到當時修築的封閉通道的高墻。
中間高聳的萬壽山前山景區,建築最多,也最華麗。整個景區由兩條垂直對襯的軸線統領,東西軸線就是著名的長廊,南北軸線從長廊中部起,依次為排雲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等。佛香閣是全園的中心,周圍建築對稱分佈其間,形成眾星捧月之勢,氣派相當宏偉。
最北部的後山後湖景區,儘管建築較少,但林木蔥籠,山路曲折,優雅恬靜的風格和前山的華麗形成鮮明對比。一組西藏建築和江南水鄉特色的蘇州街,佈局緊湊,各有妙趣。
頤和園的水面佔全園面積的四分三,特別是南部的前湖區,煙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樓閣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6座不同形式的拱橋掩映其中;湖中3島上也有形式各異的古典建築;十七孔橋橫臥湖上,既是通往湖中的道路,又是一處叫人過目不忘的景點,造型十分優美。
頤和園集中了中國古典建築的精華,容納了不同地區的園林風格,堪稱園林建築博物館。
頤和園中的主體建築是萬壽山上的佛香閣。佛香閣建築在高21米的方形臺基上;閣高40米,有8個面、3層樓、4重屋檐;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相當複雜,為古典建築精品。
回廊和角亭建築是園林的常用形式。頤和園的長廊長約728米,為世界長廊之最。廊上繪有圖畫14000余幅,均為傳統故事或花鳥魚蟲。昆明湖東岸的8角重檐廓如亭,也是中國最大的。此外,萬壽山頂的無梁殿,全用磚石砌成拱頂,沒有一根支撐物,技術水平極高。
頤和園體現出的鑄造雕刻技術也是一流水平,如昆明湖東岸的巨大鎮水鐵牛,形態逼真,背上還鑄有銘文;湖北岸的巨大石舫,雕梁畫棟,精彩無比。
頤和園的建築風格吸收了中國各地建築的精華。東部的宮殿區和內廷區,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風格,一個一個的封閉院落由遊廊聯通;南部的湖泊區是典型杭州西湖風格,一道“蘇堤”把湖泊一分為二,十足的江南格調;萬壽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廟宇風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築;北部的蘇州街,店舖林立,水道縱通,又是典型的水鄉風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