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奧運會拉下帷幕,西方的“反華效應”再不會起到團結中國人的作用的時候,人們的表達方式也就會隨著大環境迅速改變。這時候,凝聚民心、集中民力的最佳途徑要尋找一個政策的釋放點。而推動社會穩定與發展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增加國民的幸福感,儘快促使社會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進而促進全社會的充分和諧。
中國的奧運金牌數大增,顯然是一個應該正面肯定的事,即使舉國體制有其弱點,也應不斷改革、改善,而非抹殺。阿塔利並非一個“親華派”學者,更非中國問題專家。他所看到的,只是奧運所顯示出來的中國與印度未來的“國運”走向而已。在這一點上,我屬於樂觀派。奧運預示著中國國運的昌盛。
當奧運火炬熄滅、曲終人散之時,奧運所倡導的環保、人文、科技創新等理念,將在國人心中打下深刻烙印。這些來自精神層面的收穫,對於同樣向著更高更強目標奮進的中國來説,其意義絕不亞於運動場上的金牌,而影響則更為深遠。因為以奧運為契機,將中國社會發展推向一個嶄新階段,正是我們舉全國之力辦好本屆奧運會的最終目的。
或許郎平不願意做中國的教練,筆者沒有考證,也不敢枉下結論,但是我卻知道在建國初期的五十年代楊振寧、錢學森、李政道等一大批科學家放棄了在美國的優越條件而回到祖國報效祖國!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我們現在的體制,我們的教育就一點問題都沒有?
可以預見的是,奧運後,諸如放鬆貨幣政策、增加貸款規模、調整能源價格等“促進經濟的較快增長”的一系列經濟宏觀調控政策將密集出臺。而在金秋十月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問題為主題的提前召開的三中全會更加讓人期待。
在奧運會上能取得好成績,的確對提升民族自信心有很大好處。但在我們這樣一個國家,除了民族自信心,和國際上對中國在奧運會好成績的讚可外,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有許多事情更值得做。
一個國家的強大,一個民族的復興,説到底,是要有能夠得到世界人民廣泛認可的先進文化。同一個世界,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和諧思想,就是一種充分體現中華文明先進性的文化實力。相信古老在而現代的中華文化,心將隨著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香飄,風靡世界。
中國的發展給西方國家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機遇。如今,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了解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需要,而奧運會正是世界各國了解中國和促進同中國的關係的很好契機。
作為禮儀之邦,我們應該時刻記住“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仁者愛人”之類的古訓,也不要忘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崇高理念。五環旗下,讓我們對外國選手的精彩表現同樣報以掌聲,對外國代表團值得感動的事同樣給以喝彩,讓所有外國運動員和運動隊都能找到主場的感覺,讓奧運賽場成為和諧世界的熱鬧舞臺。
胡主席觀看中美女排“和平大戰”是對運動員、教練員的極大鼓勵,必將激勵運動員以頑強拚搏,良好的精神風貌和競技狀態投入比賽。不僅要賽出成績,更要賽出風格,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以良好的精神風貌和體育道德風尚展示國家形象。
現代化國家,為什麼需要金牌,金牌是否就是這樣的重要,它僅僅是一種榮譽,或是僅僅是運動員、教練員追逐的個人榮譽,或是金牌背後的東西。對於這些人們在以往只是很籠統地提到國家的榮譽,那麼,金牌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人們所如此渴望得到金牌?
不斷發現自我、超越自我,在追求超越中實現完美,這是所有優秀運動員追求的一種崇高境界。這是筆者觀看北京第29屆奧運會各項比賽後的最大觀感。筆者認為,這恐怕也是我們全人類理應追求的一種崇高境界。
關注奧運金牌,關注競技體育,但更關注自己的健康,更多地參與健身活動,這是對體育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也是體育進步的一個標誌。無須諱言,獲取“全民健身”的“金牌”,對於中國來説是更為重要也更為艱巨的一項“奪金”任務。
奧運會給了中國一個平臺,給了中國一個機會,中國也給了世界一個機會。中國通過舉辦奧運會向世界展示了自己,也讓世界了解了中國。因此,中國人民很珍惜,13億中國人民關注北京奧運會,更關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提升國民的社會責任意識,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這是北京奧運要達到的一個主要目的。海爾集團“一枚金牌一所希望小學”計劃,其要義是讓更多的孩子感受奧運的喜悅。
想法越多的越得不到,輕裝上陣的反而有所收穫,北京奧運會首日的射擊館仿佛在努力告訴人們射擊場上“無欲則剛”的定律。此前首金的熱門人物杜麗在人們的熱切盼望之下,9日不堪重負痛失獎牌,冠軍被捷克選手埃蒙斯獲得。
可以這樣説,奧運精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在中國如此深入人心。中國人民正在與世界人民一起,在賽場,在電視、網絡視頻前,通過各種方式幸福地度過北京奧運的每一天,共唱“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共享偉大的奧林匹克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