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點:汽車元年
主持人:歡迎收看《財經點擊2002》。説起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論比較多的可能就是汽車産業了,過去汽車産業就像個大胖小子,被人抱著、寵著、愛著,就像老人們講的一句話,這孩子如果不滿地撒花地跑,不磕著、不碰著這孩子怎麼能長大呢?
何帆:但2002年中國汽車産業的發展非常好,以至於有的學者説,2002年是汽車元年,就是中國汽車業的春天已經真正到來了。2002年不僅賣車的興奮,買車的人也興奮,一些不賣車、不買車的人也跟著興奮,可以説汽車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了。
主持人:確實,這一年當中我身邊的同事、朋友都變成有車一族了,可以説有了汽車以後,在逐漸影響著他們的生活方式,影響著他們的思想理念。
2002年9月,肯德基在中國的第690家快餐店悄然開業,這也是北京的第一家汽車餐廳。
中國汽車業在2002年迎來了紅日高照的黎明,肯德基顯然不是這個黎明報曉的一隻雄雞,他們看中的是汽車拉動市場。看著餐廳的火爆場面,你不得不佩服肯德基敏銳的市場嗅覺,給開車族更多方便是汽車時代的基本要求,給商家更大的利潤則是汽車族對社會的又一種回報。
我們還不是汽車輪子上的國家,但汽車文化也正加速向我們駛來,汽車正在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不僅改變著我們的出行方式,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理念。
主持人:其實,聞名世界的麥當勞餐廳,最早就是由美國一家汽車餐廳發展起來的。
何帆:1937年,麥當勞兄弟最早在嘉州開了一家汽車餐廳,而那時是汽車在美國大興於世的時候,所以汽車行業確實能帶動很多的其它行業。有一份研究報告説,汽車業能夠帶動156個相關行業的發展,而且它也有一個特點,就是汽車業對下游行業以及服務行業的帶動影響,要比上遊行業比如鋼材、機械這些行業還要大。按照發達國家的經驗,比如汽車行業增加1元錢,上遊行業會增加0.65元,下游行業會增加2.63元,所以很多買車的朋友大概也會有這種體會,就是買完車以後花錢更多了。
主持人:有一份數據表明:2002年1月至11月,國內共銷售國産轎車102.06萬輛,比去年同期相比增長幅度高達55.4%,有人就用“井噴”這個詞來描述2002年汽車市場的火爆。面對這樣火爆的市場行情,不管是汽車的業內人士,還是消費者,大家都非常激動。不過有人就説,學經濟的人通常都是非常冷靜、非常理智的,但是在市場的誘惑下,有些學經濟的,也按捺不住心情,也急著忙著買回自己的車。我説的就是我身邊的何帆博士,前不久他買車的時候,以及他坐在自己車裏第一次握方向盤的那個勁才有意思呢。
坐在自己的車裏,何博士滿臉燦爛。從坐擁書城到坐擁汽車,這個過程也夠漫長的。如今,握著自己的方向盤,何博士終於可以理直氣壯地説:“小康了!”處於陶醉狀態的何博士什麼理論也講不出來了。這種感受,買過車的人都有。
據説在買車前,也有專家給何博士進行過分析,何博士自己也常在媒體上發表高論,分析買車的時機。可是,何博士終於還是沒能抵擋住車的誘惑。他説:“等不及了。”
主持人:何博士,第一次買車這麼興奮,您娶媳婦是不是也不過如此吧。
何帆:確實,這在我們家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決策,跟家裏新添一口人的感覺差不多。
主持人:今天是不是自己開車來的。
何帆:不是,今天車讓夫人開走了。
主持人:您真有君子風度,開車也給夫人優先。
何帆:本來車就是給夫人買的。
主持人:您怎麼想起現在買車呢?
何帆:我想為擴大內需做貢獻。
主持人:真是中國的經濟學家。
何帆:開玩笑。確實,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它必須後面有一些高增長的支柱産業來支持,比如説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中國高增長的支柱産業是輕工業,然後是紡織業。到九十年代出來各種各樣的行業,包括家電、房地産,現在人們的消費結構正在升級換代,從原來基本上滿足了吃穿,到現在向一個更高的階層發展。汽車行業就是應運而生的一個支柱産業,汽車行業在很多國家佔的比重很大,比如德國汽車行業佔GDP的比重超過8%。在中國也有一份報告預測在未來15年,中國的汽車産量會增長六倍。
主持人:在我國2002年的汽車火熱過程中,我們看到除了歐美的廠商之外,還有一些廠商來自我們的東鄰日本,比如豐田、本田這些大的廠商在中國市場都投入了很大力量,從市場表現來看,産品也受消費者歡迎,投資收益也不錯,但日本的經濟發展好像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冰點:通縮威脅的日美經濟
何帆:日本國內的經濟可以説是冷到了冰點。很多經濟學家説,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是日本經濟“失去的十年”,房地産泡沫和股票市場的泡沫已經崩潰了,銀行裏有大量的不良債權,通貨緊縮又陰魂不散。日本政府想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但現在的債務包袱是發達國家裏面最高的,接著又想用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然後發現他們現在已經掉進了一個零利率的陷阱。2001年年底,日本曾經想孤注一擲,鋌而走險,用日元貶值來刺激經濟,可是到2002年美元貶值了,貶的比日元還厲害,所以日元只能升值,有經濟學家説,現在對日本經濟惟一樂觀的辦法就是把有關日本經濟的報表倒過來看。
主持人:夠有意思的,您説日本經濟為什麼會落到這個田地呢?
何帆:我覺得有一點,就是日本經濟現在已經陷進了一個通貨緊縮的泥潭。
主持人: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有可能使得日本經濟出現積重難返的狀態,比如説現在日本經濟已經是堅冰一塊了,不過2002年日本也出現了一塊破冰人物,這人物一上臺就提出了叫做反通貨緊縮綜合對策方案。
見過竹中平藏的人都認為,他給人的第一印象並不惹人注目。不高的個頭,圓圓的臉龐,一幅典型的日本人形象。就連他從眼中流露出的神色,也是純日本式的,力圖在不知不覺間將人懾服,正如他一貫的鐵腕作風。
日本財政大臣竹中平藏:按照小泉首相所説,無論怎樣,我們要毫不手軟解決金融問題,要為社會穩定和就業考慮。
這位51歲的前大學經濟學教授此刻正站在日本銀行業乃至整個日本經濟改革的風口浪尖上。對於漫長的10年間,日本改革以類似于蛇形的緩慢態勢向前蠕動,他忍無可忍,於是大刀闊斧地出臺了一套“反通貨緊縮綜合對策”,要求銀行在2004年以前處理掉15萬億日元的壞賬。
巴克萊資本公司首席分析師約翰 理查茲:如果這一政策實施,實際上就是把日本的一些銀行部分國有化。日本的一些官員和銀行巨頭對這個政策有很大抵觸情緒,對於竹中來説,要想真正落實這個政策,還需要從小泉那裏得到更多支持。
經歷了“失去的十年”,日本國民太希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俗語能夠靈驗。但是,在變幻莫測的日本政壇,保守是它相對的主流,改革者往往難以堅持長久。多少人曾經被看成是改革的希望,到最後,還是舊有的體制贏了。曙光並非就在下一個路口,走在冰面上的竹中可一定要保持好平衡。他一搖擺,日本就要摔跤。
主持人:不過從現在的情況看,經濟學家好像也並沒有找到一個很好治理通貨緊縮的方法。
何帆:二十世紀的時候,經濟學家花了大量的精力來研究如何治理通貨膨脹,到現在為止通貨緊縮重新又來了,我覺得有點像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有的經濟學家説,通貨緊縮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性的一個現象,不僅是日本,我們看美國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
格林斯潘很慶倖,像日本那樣糟糕情況還沒有在美國發生。但是價格指數等各種數據的統計表明,通貨緊縮正在緩緩逼近美國,經濟疲軟和日趨激烈的全球競爭使美國看上去越來越像一個賣便宜貨的大賣場。這個習慣了應付通貨膨脹的經濟學家,對於悄然而至的通貨緊縮顯得有點迷茫。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治理通貨緊縮要比治理通貨膨脹難得多。
主持人:2002年格林斯潘舉起了降息的大棒,美聯儲的利率降到了1.25%,這個動作是非常大的,這樣一次降息對於美國經濟成長究竟會起到什麼作用。
何帆:格林斯潘一直在不斷地降息,而且它的降息確實對緩解美國經濟衰竭程度是有幫助的。降息可以刺激依靠貸款來消費的一些産品,比如説房地産或者是住宅、汽車。可是它並沒有刺激企業的投資,就算刺激了一些汽車和住房的消費,這也是短暫的,因為美國的消費者不可能買了一輛汽車,接著再第二輛第三輛,不可能買了一棟住房,接著再買第二棟第三棟,所以短暫的消費狂熱是不會持久的。
主持人:在2002年世界經濟發展的時候,特別是在下半年,有這樣一個論調,認為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向世界輸出了通貨緊縮,您怎麼看。
何帆:我們輸出的是物美價廉的産品,但我們並沒有輸出通貨緊縮,為什麼?因為儘管中國的出口增長非常快,但是到現在為止,中國的出口依然佔世界貿易總量不到5%。相反我覺得,中國已經進入一個全球化時代,現在全球性的緊縮有點像傳染病,搞不好可能我們自己也會傳染上,因為我們的關稅水平在不斷降低,進口也在不斷增加。
主持人:我們和國際貿易之間,和其它國家的聯絡越來越緊密,所以在這時候一定要提防,不要得了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