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QFII(二):外資的理念與行業選擇

    主持人:姚振山

    嘉賓:西南證券研究中心副總經理 周到

           國聯證券的研究員 宋宇

    主持人:昨天我們播出了QFII制度在其他國家以及我國台灣地區的發展實踐,我們從中了解到新興資本市場在逐步開放過程中採取的方法、步驟以及取得的經驗和教訓,可以看到QFII制度的實施,使得這些國家和地區在資本市場結構、投資理念、交易方式、市場規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化,那麼結合我國證券市場的現狀,QFII制度下的外國機構投資者又將會採取何種方式、介入哪些領域呢?今天我們重點從具體的投資方法和行業以及公司入手,分析可能發生的變化。

    當對QFII推出的市場意義討論得淋漓盡致之後,冷靜的市場思考將會佔據上風,已經在全球資本市場游弋很長時間的國際機構投資者在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的情況下,會具體看好哪些行業、哪些公司,又將以何種方式進入,可能對投資者有直接的意義。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外資進入可能會採取兩種方式:一是採取積極進取的運作模式。比如從發展産業的角度來投資國內上市公司,通過推進産業升級而獲利,他們會格外重視板塊投資價值分析。二是採用較為消極的運作模式。其動因只是為了獲取進入國內資本市場的通行證而已,他們很有可能先小規模地選擇風險較小的個股進行“試水”。從結果來看,外資關注的行業大致有以下幾個:一是汽車業,關注的核心原因是中國人均國民生産總值達到1000美金後,汽車開始大量走進家庭;二是金融業,關注的原因在於中國的金融服務市場空間廣闊,將會改變銀行傳統的贏利模式;三是交通運輸業,西部開發、區域性建設需要交通和物流的密切配合;四是商業領域,中國是消費大國,但是中國的商業零售企業成本高企,利潤率偏低,未來的整合會帶來超額利潤,也帶來股價上漲的機會;五是基礎建設産業,未來中國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基礎設施建設將會持續增加。可以看出QFII制度下的國外機構投資者不僅看到現有的公司的良好表現帶來的機會,更看好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超額回報。

    主持人:在大致了解機構投資者看好的行業之後,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這些行業會帶來什麼樣的機會。今天我們邀請兩位嘉賓,一位是國聯證券研究員宋宇,一位是西南證券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周到,歡迎兩位!宋宇,通過剛才的統計,我們了解到QFII制度下的外國機構投資者看好五大行業的股票,能否把它們進行一下分類,使得它們所代表的特點更加突出一些?

    宋宇:十年中,中國GDP年均增長超過7%,所以好多國外投資者已經開始關注中國的經濟,關注中國這個新興的資本市場,在這個過程當中,QFII應運而生。那麼外國投資者對行業是以什麼眼光來看待呢?我認為可以把他們關注的行業歸納為這麼幾類:第一類是一些自然壟斷類的行業,比如港口、機場、汽車。第二類企業就是一些有中國特色的行業,比如酒類、紡織類、商業類企業。第三類是一些品牌比較好的企業,包括中國的聯想、中石油、寶鋼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壟斷資源類的企業,包括礦山、旅游企業。

    主持人:剛才宋宇談到了幾類行業的一些特點,那麼這些行業我們能不能給它歸類,比如把它分為高增長的一類行業、分紅回報比較高的行業,還有一些在産業整合過程中比較看好的行業,能不能按照這樣的一個思路來劃分?

    宋宇:這也可以的,比如分紅回報比較穩定的行業,像基礎産業,它一直是穩定的,增長不太快,但是每年可以保持相對穩定的盈利水平,這個是公用事業類行業的一些特徵。其他的一些行業也是一樣,比如港口運輸業它增長的速度不會太快,而汽車業最近幾年隨着老百姓生活的改善增長的速度可能會快一些,不同行業確實是存在着差異,有些增長的速度會快一點,有些只是平穩地增長。當然我們也可以考慮一些公司它在利潤分配上是注重送紅股還是分紅利,不同的公司它可能有不同的習慣,這個我們可以通過資料的檢閱去區分它。

    主持人:行業的增長因素以及整合因素的確會給股價的表現帶來良好的影響,那麼具體來看,這些機構又會重點看好哪些公司呢?他們的動機又有哪些呢?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QFII制度推行的初期,鋻於方方面面的限制,QFII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可能只是試探性的和淺嘗輒止的行為。加上初始資金規模的限制,QFII推出的影響力將更偏重於中長期。與此同時,QFII政策的出臺,也引起了海外金融機構的極大關注。

    瑞銀華寶亞洲主席賀利華認為,這將使A股市場的流動性大大提高。他説,在提高流動性的同時,也希望能夠提高穩定性。由於當前的A股市場是一個由散戶投資者支配的市場,世界各地的散戶投資者總的來説,都是趨向於短期投資的。在QFII政策出來之後,來到中國的機構投資者都將是關注長期利益的投資者。在購買公司股票之前,他們都將進行大量的研究,他們的目的不是從短期買賣股票中獲得收益,機構投資者將是股票的長期持有人。所以QFII的實施將使中國的市場有更大的流動性和更高的穩定性。

    但有一些研究機構同時認為,這對於短期市場的利好作用可能僅僅體現在部分個股或者板塊上。外資在初期只會投資自己目前熟悉的行業或者具體的公司,這是需要留意的重點,因為相比之下這些公司還只佔目前滬深兩市1215家A股公司的少數。另外有些業內人士對於目前有關外資介入的動機還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他們認為,外資進入的確會帶來好的投資理念,會對業績優良的股票情有獨衷,並會看中公司的分紅能力。但不能忽視的情況是,目前在A股市場的分紅回報率與國際市場相比並沒有優勢可言,那麼對於逐利性很強的國際資本來説,可能更為看中的是在對目前國內某些産業的整合中,分享中國強大的製造業能力和消費能力帶來的回報,這種觀點也值得重視。

    主持人:上面的資料給我們提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QFII關注的具體公司是哪些,一個是如何正確具體地看待他們的入市動機。宋宇,我們在採訪過程中也了解到,從12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QFII制度,對於很多外國投資者來説,它們還不能對中國的市場特點、市場結構及行業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所以他們可能會集中於投資哪些具體的股票類型?

    宋宇:我想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認識可能會有一個漸進的過程。目前來説,國外投資者可能比較熟知我們發行H股和B股的公司,因為它們很早就在國際資本市場有所運作,它們的知名度、它們的經營運作能力已經在國際市場亮相,他們可能最初會關注這些企業,不過由於目前我們中國資本市場的股權分割,H股和B股的價值明顯低於我們的A股,所以讓外國投資者直接投資A股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第二類就是在1996年道琼斯公司已經開始關注我們中國的資本市場,他們研究了道中88指數,這些企業可以説基本上涵蓋了我們各個行業的一些龍頭企業。第三類,因為他們追求一個長期的資本利得,看好長期的發展,所以他們對我們中國一些比較有行業優勢的企業會更多地關注。

    主持人:好,謝謝宋宇。周到,我想對於QFII來講,剛才宋宇分析了外國投資者關注最多的可能是業績良好或者分紅回報率比較高的行業。

    周到:一般來説是這樣。

    主持人:特別是它們剛進來的時候,不太了解國內的市場,他可能借助道中88指數這種中國概念的指數股來進行投資,那目前來講,市場短期股價會不會産生一些波動?

    周到:我想不會産生太大的波動,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進來買股票的速度不會很快。如果是這樣的話,應該説對目前的股價不會産生大的影響的。

    主持人:就是説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周到:是漸進的過程,這種影響可能是非常細微的。

    主持人:看來,QFII關注的範圍至少在短期內是比較小的,那麼投資者對於這一制度的推出又有哪些看法呢?請看記者對部分投資者的採訪。

    投資者1: 雖然門檻比較高,但是我覺得應該能夠看到經濟上一個臺階的過程,不要短期地看到QFII某些問題造成了一種利好素材,更多地應該看到我們國家在這一塊引進了一部分外資,使上市公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經濟上會有一個騰飛的過程。

    投資者2:外國投資者也有着非常複雜的組成,有的是希望投資藍籌股,有的是希望投資一些成長性很高的股票,那麼成長性高的股票它的市盈利未必就是低的,比如説當初的微軟、INTEL公司。

    主持人:投資者對於QFII本身對於市場的長期影響還是比較看好的,那麼我們結合投資者的看法,繼續分析。周到,對於入市動機,您有什麼看法?

    周到:我覺得它入市的動機可以從兩個方面看:一個是可能通過我們這個制度的推出他先想在中國證券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那麼他的目的是看好我們證券市場未來的發展前景,他可能目前不會大量持有A股股票,這是一個動機。第二個我們也不排除他買了股票以後,除了獲取分紅回報以外,如果股價波動比較大的話那麼他也是有差價利潤可賺的。這兩個動機我想都是同時存在的。

    主持人:現在也有一些關於如何介入的觀點,他們認為目前很多中外合資基金的外方合作夥伴,本身就是符合條件的QFII,所以他們完全可以通過國內的合作夥伴,比如他們可以委託券商進行調研,先期進行戰略性的投資,而不受時間和條件的限制,獲得一定的回報。

    周到:這完全是可以的,先通過合作夥伴去調研是可以的,但是合格的境外投資者並不能由中外合資的基金管理公司取代,這是兩個概念。因為基金管理公司發行的基金是對社會公眾的,如果是封閉式基金可以少量持有,所以他在這方面沒辦法獲利,他能獲利指的是基金的管理費用那部分,他還是要買股票。

    主持人:昨天我們把QFII制度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實踐進行了介紹,今天我們又重點討論了他們關注的行業、個股以及在投資方式、運作思路方面的可能變化。QFII對於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這是大家的共識,但是運作起來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投資者應該把目前的討論更多的作為一種知識的了解和積累,而進行市場的實踐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等待。
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