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濟頻道 > 2005 經濟視角 關注兩會 > 正文

小丫跑兩會之十:關注貧困學生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2日 22:49)


  這裡是小丫跑兩會。在今天的節目開始之前,我找出了一部片子,很多人可能都看過這部電影,它叫《一個都不能少》,講的是貧困農村孩子上學的故事。因為缺錢,片子中的孩子中途輟學了。在現實生活中,同樣是因為缺錢,全國500多個貧困縣裏,有很多孩子也離開了學校。而今年,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鄭重承諾,要讓所有貧困農村的孩子,都上的起學,一個都不能少。

  從今年起,免除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書本費、雜費,並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到2007年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政策,使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學讀書,完成義務教育。當溫總理宣佈這項政策的時候,會場上連續兩次響起熱烈的掌聲。總理的話,説到大家的心坎裏了。而今天我見到兩位人大代表,更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一個都不能少,對農村的孩子意味著什麼。

  

委員代表議案

  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孩子的上學問題,是本次兩會代表和委員共同關注的熱點,會上會外,我都聽到他們在大聲疾呼,呼籲全社會關心貧困生的教育問題。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兩位來自西部地區的代表提出的建議。

  來自青海的代表拜秀花是西寧市一所回族中學的校長,這次來北京開會,她帶來了一沓開學時學生遞交的申請書。

  人大代表拜秀花:都是一些貧困孩子,因為十一號報到,他們説:“我也希望能夠上學,今天早上媽媽還東奔西跑的湊夠了學費,不過還差幾百元,家中也只有幾頭牛來維持生活……”雖然這上面就這麼百八十個字吧,看了讓人非常心動。

  拜秀花代表告訴我,這樣的申請她收到了幾十份,而這樣的情況也絕非只發生在她的學校裏,為此,她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於擴大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對象範圍的建議。

  拜秀花代表:擴大了什麼,一個是城市流動人口的貧困家庭的子女,另外一個是城市裏面下崗子女享受低保,這部分人群的孩子的九年義務教育。

  同樣對貧困地區的孩子上學難有著切身感受的人大代表程蘇,帶來了一本像冊,記錄下了她在西部十幾所中小學看到的場景。

  人大代表程蘇:冬天的話怎麼受得了,都是小學生啊,長身體的時候,他就是沒有校舍

  拿一個塑料布搭個棚子,還算是有個頂。上個課,天就是他們的房頂了,地就是它的課桌了。

  程蘇代表告訴我,由於後續投入不足,西部一些已經普遍實行了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學校教學、寄宿條件都很差,對此她呼籲對這些學校和孩子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持。

  事實上,讀書難,不止是在西部貧困農村,在中部很多地方,也是一道難題。前不久,山西一個叫李耀華的女孩,給我寫過一封信,她才13歲,就曾經因為貧困,打算離開學校出去打工。然而,一個特殊的機會,讓她重新園了上學夢。


  

山西孩子真情面對面

  李耀華出生在人們常説“走西口”的晉西北,這裡是八個縣連片貧困的山區,崎嶇的山路,貧瘠的大山,當地人就生活在這種山裏的土窯洞裏,李耀華從小就生活在這裡,13歲那年,李耀華準備外出打工。

  李耀華:我以後出去打工,讓弟弟妹妹來上學。

  本地的孩子因為希望工程,大部分可以基本完成小學的學習,但到了初中,一些十歲出頭的孩子會選擇外出打工。李耀華從小成績優秀,她堅信讀好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家裏決定讓她去打工時,她覺得自己再也沒有什麼希望了。

  李耀華:我永遠失去了這唯一的機會。

  李耀華家一年只有不到一千塊錢收入,她爸爸因為小時幹重活兒落下了病根兒,外出打工沒人要。

  李耀華爸爸:負擔不起。

  當地的中學,只有不到200個學生,這讓校長張俊福很痛心,張俊福教了三十多年書,剛調到這個學校的那一年,他就決定自己走進這片大山,挨家挨戶地去了解情況。

  校長張俊福:有的是失去單親,有的是失去雙親,有的是父母下崗無業的,有的是遭天災人禍的,突然事變的。

  大山裏,窯洞中,對當地情況的親身感受讓他開始有了辦一個特殊班級的想法,將孩子們的書費、雜費全部免除。

  校長張俊福:辦這麼一個班,幫助這些娃娃們完成初中學業。

  向當地教育局的申請得到了順利的審批,但和張俊福共事多年的教育局局長高俊壽替他擔心學校自身的經濟負擔。

  校長張俊福:這個特困班免了這麼多的學費,學校能不能維持下去。

  而張俊福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決定,小時候走家串戶吃百家飯長大的他想實實在在為孩子們做點事兒。特困班招生的消息傳到各村時,很多村民不敢相信,第一次報名考特困班,校園裏就擠滿了家長。

  家長:村裏邊的孩子,有好多想上特困班。

  李耀華也得知了這個消息,雖然父親不大敢相信,但女兒一定要去參加考試,她在決定出發打工的前一個星期接到了考取的通知,通知是校長親自送來的。

  李耀華:他第一次來到我家看到我對我説,你要好好學習。

  李耀華成為了特困班55個孩子中的一員,學校裏的一切都讓她無比珍愛。

  李耀華:當我看到別的和我同班的同學失去了上學的機會,我現在上學覺得我非常幸運。

  教學樓裏,特困班教室的燈總是最晚熄滅。

  李耀華:希望通過這個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

  特困班的整體排名位居全縣第一名,在康家會中學,能成為特困班的學生已經成為了一種榮譽。

  開班之後,張俊福幾乎將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找錢上,他一次次背著行李帶著乾糧從縣裏去太原求助媒體,有時為了得到一個資助人的消息,他在路邊一等就是大半天。一點點地努力,四年積累下來,學校有了特困班自己的賬戶,268名特困生順利地從這裡畢業。現在學校已有了上千名的學生,而日漸蒼老的校長,心中仍有遺憾。

  張俊福:學校容量有限,條件有限,還有很多貧困家庭的子女上學難的問題,我們沒能力來解決,這是我心中一個很大的遺憾,因為上學讀書才是他們這些孩子走出大山改變家鄉貧困面貌的唯一齣路。

  李耀華現在已經回到學校,高高興興上課了,希望她能珍惜得來不易的機會,爭取一個好成績回報張校長。其實,大家的希望都是一樣的,就是能讓每一個農村孩子,都有學上,有書讀。

  教育部部長周濟表示,今年將著力統籌協調教育快速發展和教育公平之間的關係,從根本上促進教育公平。我還了解到,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許嘉璐一直非常關心教育,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未安集》。起這個名字,是因為他只要一想到還有不少孩子沒學上,心裏就不安。今天,我的同事馬洪濤也採訪了許嘉璐副委員長,一起來聽聽。

  記者:那這個兩免一補的話,我想是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投入的,我們現在的財政狀況能不能支持這樣一個兩免一補的政策。

  許嘉璐副委員長:應該説有相當的難度,因為國家要辦的事情多,每年我們有一千萬的凈增人口,這都要考慮今後的就業問題,所以我們的建設速度不能慢下來,要建設速度快,政府要有一定的投入,用錢的地方太多了,可是無論怎麼緊張,也要擠出錢來,解決五百多個貧困縣的孩子們的兩免一補問題。

  記者:而且不管有多難我們要把這個問題儘快解決,因為這可能是從根本上,從長遠上來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關鍵所在。

  許嘉璐副委員長:是的中國解決三農問題,這也是一個非常難的複雜的題目,不是一時能解決的,但是再複雜的事情,真理是最簡單的,我可以概括起一句話來減少農民,減少缺乏知識和技能的農民。

  記者:而減少沒有技能的農民,這一條的關鍵可能就在於教育。

  許嘉璐副委員長:對,當然也有對現在的青年、中年的農民進行技術培訓,這是臨時抱佛腳啊,如果想讓我們的農村和全國可持續發展,更根本的是從娃娃起就讓他們受到良好的教育,獲得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記者: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在這次政府工作報告裏面,提到了要兩免一補的覆蓋範圍是全國的貧困地區,是農村主要指的是農村。那麼這些進城務工的農民工的子女,還有一些城市的貧困生,他們受教育的問題怎麼解決?

  許嘉璐副委員長:你所説的農民進城務工的人員的子女,這是個大問題,又是很急迫的問題,單是一個北京市,三百多萬外來務工人員,幾十萬的孩子,幾十萬孩子就意味著要幾百所學校,這恐怕一時還難以做到,但是我看到像北京市政府,還有其他一些市政府都在積極地想辦法,即使是孩子們的學校,教學設備差一點,也盡力地把孩子都收到學校裏來,因為孩子不分城裏鄉下都是祖國的未來啊。

  許嘉璐副委員長:許先生曾經出過一本書叫《未安集》,是專門來探討中國的教育問題的,你當時用了“未安”兩個字,為什麼選擇這兩個字來當作你這本書的題目?

  許嘉璐副委員長:我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戰線上五十多年了,看到我們國家亟需要發展教育,而我們的教育跟不上時代的需要,遇到種種問題,我的心裏日夜不安啊。

  記者:我們的教育發展到一種什麼狀況的時候,你就可以把這個“未安”的“未”字去掉。

  許嘉璐副委員長:當不管家庭的富裕和貧困,孩子們受到的都是同等的教育,當我們的殘疾人和正常人一樣,也得到同等的教育,我就可以改成“已安集”,

  再出一本。

  我這裡還有一個數字,為了在2007年,全部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國家財政將投入227億元資金。一些觀眾在今天給我的來信中,也對貧困孩子的教育提了很多建議。有一位觀眾説,可不可以在全國設立一個教育彩票,把發行彩票的收入,拿來補貼困難的孩子。還有一位大學的後勤管理幹部來信告訴我,現在有的高校,圖書館用的是700元一把的高檔轉椅,教室沒人的時候,空調、電燈都照開不誤。他提醒説,在我們關注貧困地區的時候,更不能浪費寶貴的教育資源,應該把錢用到刀刃上。

  記者:孫嶺、馬洪濤、沈竹

  編輯:向華

  首播時間:21:00-22:00

  重播時間:00:30-01:30 12:00-13:00(次日)

責編:靖海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