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開始亞洲之行 人民幣匯率再引全球關注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01日 14:53
CCTV.com綜合消息:今年夏天以來,人民幣匯率政策一直是全球關注的焦點。有人形容,日本點火、美國加柴、其他一些國家鼓風,炙烤著中國的人民幣。
9月1日至3日,美國財長斯諾出訪亞洲。他將於9月2日和3日訪問中國,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會面,討論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人民幣匯率何去何從?是順著這股“潮流”升值,還是從中國、亞洲乃至世界的實際出發,慎重地做出決定?
人民幣匯率是否應重估 不同觀點交鋒激烈
人民幣升值説最早由日本政府提出。長期以來,日本政府一直在各種場合不厭其煩地竭力敦促中國對人民幣匯率重新估值。由於受中國出口産品衝擊,一些東南亞國家近兩年來也公開加入了這一陣營。近日,美國政府也加入人民幣重估派。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人民幣匯率問題被置於聚光燈下,各方進行了激烈的爭論。
■重估派:主張人民幣升值
●日本政府一直敦促中國對人民幣匯率重新估值
人民幣升值説最早由日本政府提出。近來,美元兌歐元和其他貨幣的匯率呈現持續下跌的態勢,而人民幣由於與美元挂鉤,致使人民幣匯率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世界上許多經濟學家和政府開始呼籲中國對人民幣重新估值,其中,以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的呼聲最大。他們指出,中國通過人為地將人民幣維持在弱勢水平上來增強其出口競爭力,使美國經常項目逆差日益加大,並引起世界其他國家出現通縮,日本首當其衝。因此,任何旨在有秩序、有效地刺激世界經濟增長並扭轉全球通縮的政策都必須包括人民幣匯率調整這一環節。
●美國政府加入人民幣重估派
在這個敏感問題上,美國政府過去在多數時候都小心地保持著沉默。然而,此次卻突然加入了“人民幣重估派”陣營。美國財政部長約翰 斯諾公開表示,中國政府應逐步邁向市場主導的彈性匯率制度,希望中國實行更靈活的匯率制度。6月18日出版的《亞洲華爾街日報》對此評論説:“這是迄今為止來自布什政府高層官員最明確的表態,表明美國已加入西方七國工業集團的行列,呼籲中國對人民幣進行重新評估。此舉表明,包括美國在內的中國主要貿易夥伴正在進一步向北京政府施加壓力,要求中國放棄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
●高盛亞洲總經理胡祖六:人民幣被溫和低估
一直關注中國貨幣制度改革的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胡祖六指出,人民幣確實被低估了,但並不是像“重估派”所説的那樣是被“嚴重低估”,而是被溫和低估。“運用全球匯率均衡模型,高盛公司測試的結果是,人民幣的低估幅度只有15%左右。”他認為中國目前更明智也是更可行的一個選項是以名副其實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取代現行的固定匯率制度。
●《金融時報》:中國應讓人民幣升值
近期,《金融時報》發表文章指出:“中國應該讓國內出現明顯的通貨膨脹,或者更好地讓人民幣升值……美國應該試著説服中國取消盯住美元的匯率,因為這讓美國廠商難以與其競爭。”
■主張人民幣應保持穩定
●摩根大通有關專家:人民幣匯率應保持穩定
據中國企業經營報:日前,摩根大通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鄭杏娟指出,在目前有關人民幣匯率的“重估派”、“不變派”和“自由浮動派”三個不同派別中,自己“是維持人民幣匯率不變派”,“是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忠實維護者”。她認為,穩定的匯率以及穩定的匯率制度對於中國目前的發展是很有必要的。她指出,中國目前沒有必要改變固定匯率機制,而可以用減少出口退稅的政策來抵消人民幣升值的效應。“我覺得人民幣幣值確實是低估了,但這並不等於我們就應該放棄目前的匯率制度。出口退稅對出口的影響其實就相當於人民幣貶值,那麼現在如果真的要考慮人民幣升值,不如先考慮把出口退稅減下來。”
●摩根斯坦利有關專家:中國目前不具備人民幣升值的條件
摩根斯坦利亞太區董事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中國現在不具備人民幣升值乃至放棄人民幣兌美元固定匯率制的條件。在謝國忠看來,衡量貨幣匯率是否合理主要有兩個角度:一是國內是否存在通貨膨脹;二是外匯儲備。中國當前沒有發生通脹,貨幣政策上不存在匯率升值的條件;另一方面,中國外匯儲備絕對數字雖然很高,但佔GDP的比例只有25%,大大低於日本、新加坡和中國台灣等地。
●“歐元之父”羅伯特 蒙代爾:人民幣匯率制度不應改變
今年3月,蒙代爾在北京多次表示,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是明智之舉。他再三強調,一個對外匯兌換實施控制的國家永遠不必將其貨幣升值。政府應該做的是放鬆他們的控制,逐步朝著貨幣自由兌換的方向發展。“將人民幣升值是一個糟糕的主意,它將加劇而不是防禦中國經濟的通縮,中國政府應當汲取日本的教訓”。羅伯特 蒙代爾指出,許多國家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中國實行浮動匯率制,如果這樣將大錯特錯。人民幣如果升值將使外商投資大量減少,這樣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將下降至少2到3個百分點,這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會非常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加寧:完全放開人民幣匯率尚需時日
6月19日,《中國經濟時報》就人民幣匯率問題採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加寧博士。他指出:“匯率問題從來就不是純粹的經濟問題,也不是純學術問題,至少在國際政治經濟學領域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完全放開人民幣匯率恐怕尚需時日,即使是小幅度放開浮動範圍和改變匯率生成機制也絕對不應當是在現在這個不確定性還很強的時候。”
●《遠東經濟評論》:不應重估人民幣
面對國際的壓力,中國很有可能對人民幣進行一次性重新估價。因為,這樣做顯然符合中國的最大利益,但這並不意味著現在對人民幣重新估價會利大於弊。目前來看,對中國來説更明智的做法是消化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成本,而不是冒著風險改變其匯率制度、損害其至關重要的出口行業。 [詳細內容]
中國財經報道:穩定匯率 有利中國 有利世界
對於人民幣匯率的走向,中央電視臺《中國財經報道》欄目進行了專題報道,指出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有利中國、有利世界。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有利於增強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和我國經濟發展的信心,有利於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利於發達國家從中國進口更多的初級産品和輕工業製品,有助於這些國家産業結構的調整,提升其經濟發展水平。
就此,《中國財經報道》專訪了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譚雅玲女士。她指出,中國是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匯率波動的,因為匯率的波動本身是跟經濟的不確定或者經濟發展的前景直接聯在一起的。匯率是調節經濟發展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匯率的調整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和情況來決定,而不應受西方某些大國強加的影響。目前我國經濟的結構性發展處於關鍵時期,金融開放的程度處於關鍵時期,我們以相對穩定來應對結構調整和改革開放,是我們保證經濟持續穩定非常必要的政策。
但她同時指出,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並不是説現行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完美無缺。適時探索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強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的協調,將促進國內外經濟的協調發展。[詳細內容]
美國財長9月2日訪華 人民幣匯率再引全球關注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消息,美國財長斯諾于9月1日開始其亞洲之行。9月1日斯諾訪問日本,將跟日本財務大臣鹽川正十郎和首相小泉純一郎舉行會談。斯諾在結束日本之行後,于9月2日和3日訪問中國,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會面,討論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之後前往泰國普吉島參加APEC財長論壇。
《日本經濟新聞》稱,斯諾訪問日本很可能是為了尋求日本的支持,以遊説中國將人民幣跟美元脫鉤,並要求日本不要恢復大肆干預外匯市場。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對於遊説人民幣升值問題,美國財長斯諾受到的壓力主要來自美國國內製造行業和部分議員。一些議員聯名寫信,指責由於人民幣被低估,中國廉價商品大量出口到美國,導致美國工人失業、企業破産。製造業協會也呼籲布什政府對中國施加壓力,實行利率市場化。因此,最近幾個月斯諾以各種方式遊説中國放鬆人民幣匯率政策。
其實,美國國內對人民幣匯率問題也有不同意見,認為使人民幣升值未必是萬能藥。美國商會主席默克表示,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的匯率體系就起到了穩定的作用。美中商業理事會的總裁凱普認為,美國政府不應該用與中國的經濟貿易談判轉移注意力,而應尋求解決國內經濟問題的長期之道。
對於此次斯諾力圖尋求日本的支持遊説人民幣升值,很多分析師認為他在勸説中國政府改變現行匯率政策上可能會收效甚微。
人民日報:人民幣匯率 保持基本穩定
對於人民幣的匯率走向問題,9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題為《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全文如下:
■一個明確的態度
這個夏天並不涼快。有人形容,日本點火、美國加柴、其他一些國家鼓風,炙烤著中國的人民幣。
人民幣匯率何去何從?是順著這股“潮流”升值,還是從中國、亞洲乃至世界的實際出發,慎重地做出決定?
8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明確表示:“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不僅有利於中國經濟和金融持續穩定發展,而且有利於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和金融穩定發展,從根本上説,也有利於世界經濟和金融的穩定發展。”
同一天,央行公佈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在談及下半年貨幣政策取向時,也明確提出,要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
中國,亮出了自己的態度。
如果説5年前,當亞洲金融危機肆虐時,中國政府承諾人民幣不貶值、保持匯率穩定是理性、正確和負責任的,那麼,5年後的今天,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同樣是理性、正確和負責任的。
■客觀看待人民幣面臨的壓力
時下,不管是紅紅綠綠的外匯牌價,還是形形色色的金融統計,都在告訴你,你手裏的1美元大約可以兌換成8.28元人民幣。那麼,這一人民幣匯率是怎樣産生的?
在中國,機構和個人賣出或買入外匯都要通過外匯指定銀行進行。外匯指定銀行又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或將多餘的外匯資金賣給其他銀行,得到人民幣;或用人民幣向其他銀行購買外匯,彌補外匯頭寸的不足。這一買一賣、一供一求,就生成了人民幣和外匯的比價,也就是人民幣匯率。同時,央行依靠法律規範和市場手段來調控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供求,保持匯率的基本穩定。
這就是人民幣匯率制度: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近年來,隨著我國出口和外商投資的快速增長,相對應的,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表現為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上,表現為外匯供大於求。從表面上看,人民幣面臨著升值的壓力,但由於我國實行一定的外匯管制,外匯市場狀況還不能完全反映真實的外匯供求關係,國內外形勢也存在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多種因素,因此,必須以客觀、謹慎的態度看待人民幣面臨的壓力。
■匯率穩定有利中國
匯率變化好比一柄“雙刃劍”,對經濟、金融有利有弊。權威人士認為,如果人民幣在近期盲目升值,將對中國的經濟、金融産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可謂弊大於利,得不償失。
升值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出口增長。有人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假定現在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8元人民幣,一隻中國産的花瓶成本為5元人民幣,即0.625美元,倘若人民幣升值為1美元兌5元人民幣,那麼成本將提高到1美元。這樣一來,如果花瓶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價格不變,出口企業的利潤就會下降,影響其出口積極性;如果要維持原有的利潤,就要提高出口價格,而這又會削弱花瓶的國際競爭力,不利於擴大出口。
受非典影響,出口企業的國外訂單有所減少;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又有所抬頭,總的看,當前的出口形勢並不樂觀。人民幣升值將使出口的步履更加沉重,進而拖累國民經濟的增長。
升值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通貨緊縮趨勢。如果人民幣升值,大量進口商品的人民幣價格將隨之下降,有可能帶動國內整體物價水平的下跌。
升值會加大就業壓力。我國的出口企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容納了眾多的勞動力。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不利影響將迅速傳導給就業,使就業的形勢更為緊張。
金融方面。升值將吸引“熱錢”流入,影響金融市場穩定。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金融大鱷”索羅斯所裹挾的國際短期資本就是“熱錢”。種種跡象表明,目前,一些“熱錢”可能正在潛入中國。“熱錢”希望人民幣升值,妄圖到時大炒一把。而升值會使“熱錢”紛至沓來,埋下較大的金融風險。
升值也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在外匯滾滾流入的背景下,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央行不得不大量收購外匯,相應的,大量投放基礎貨幣,助長了貨幣信貸猛增的勢頭。如果人民幣升值,將使這種現象愈演愈烈,使金融調控的空間愈來愈小。
相反,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不僅能避免這些弊端,還能降低不確定性,減少企業的交易成本,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試想,當前人民幣升值壓力雖然比較明顯,但換一個角度看,中國的經濟資源尚未充分利用,有效需求不足,就業壓力較大,政府財政負擔較重,銀行不良資産較多,這些深層次矛盾解決不好,也有可能推動人民幣匯率走貶。如果我們一看到短期內人民幣存在升值壓力,就讓匯率升值,將來一齣現貶值壓力,再把匯率調回來,這樣反復折騰,經濟怎能持續快速發展呢?
看待人民幣匯率問題要有大局意識,要有長遠眼光。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元龍給記者講了“三個經濟學家辯論”的故事。第一個經濟學家笑説:“如果現在人民幣升值,咱口袋裏的人民幣就值錢了,出國也神氣多了。”第二個經濟學家反對:“如果現在升值,恐怕你還沒出國,就失業了。”第三個經濟學家總結:“如果人民幣匯率穩定,隨著經濟發展,咱口袋裏的人民幣還會多起來,出國時還能神氣起來。”
■匯率穩定有利世界
一些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國向世界輸出了通貨緊縮。
他們認為,中國通過出口向其他國家低價銷售商品,打壓了這些國家商品市場的價格,使其受到通貨緊縮的威脅。按照這一“邏輯”,他們提出,人民幣應當升值,以減少中國的出口。
細細剖析,這種“理由”和“邏輯”十分荒謬。一方面,中國並沒有向世界輸出通貨緊縮,因此人民幣也沒有必要升值。中國畢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商品對其他國家的物價水平還不能産生決定性的衝擊。比如,中國對日本、美國的出口總值佔這兩個國家GDP的比重不到2%和1%,且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産品上,根本不足以影響其價格水平。事實上,日本的通貨緊縮緣起于泡沫經濟的破滅,美國的經濟疲軟來源於高新技術産業的調整,將經濟不景氣歸咎於中國,把板子打在人民幣匯率上,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另一方面,即使人民幣升值,也不會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據世界勞工組織統計,目前中國製造業每年的人工成本約為1200美元,僅相當於日本的2.1%和美國的2.2%。中國商品的主要優勢就在於低工資低成本。即使中國勞動力的工資由於人民幣升值而提高一倍,仍然不到美國勞動力工資的5%,美國生産同樣的勞動密集型産品仍然沒有競爭優勢。
要求人民幣升值不僅無助於一些國家經濟狀況的改觀,還會讓它們“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比如,會損害這些國家在華企業的利益。日本貿易振興會對1300多家在華日本企業的調查顯示,50%以上的日本企業主要業務在出口方面,如果人民幣升值,他們將首當其衝地受到影響。調查表明,絕大部分在華日本企業不希望人民幣升值。
而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則有利於亞洲和世界。匯率穩定會帶動中國出口增長,發達國家能更多地從中國進口初級産品和輕工業製品,有利於其調整産業結構,提升經濟發展水平。與此同時,匯率穩定會帶來中國經濟金融的穩定,從而放大中國的進口需求,進而推動其他國家的出口擴張。
有人概括,匯率穩定將使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成為有效的“供給者”和巨大的“需求方”,因此,中國選擇匯率穩定,是對亞洲和世界發展負責的表現。
有學者特別指出,一些西方國家頻頻呼籲人民幣升值,背後還另有原因。有的是出於嫉妒,有的是為了轉移國內對當局的指責,有的則是為了爭取國內製造業的選票。1985年9月,日本與西方國家簽署了《廣場協議》,日元被迫升值了30%,這已成為引發日本經濟多年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18年過去了,這樣的覆轍,中國再也不能重蹈了!
附:回眸人民幣匯率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實行固定匯率制度。1978年,人民幣匯率約為1美元兌1.7元人民幣。
1979年,允許企業創匯按比例留成。1980年,企業多餘外匯可以到官辦的外匯調劑市場交易,因而在官方匯率之外,又産生了調劑匯率。
1981年至1984年,官方匯率實行兩種價格:對外公開掛牌價格和對內貿易結算價格。1985年,這兩種匯率並軌,統一實行1美元兌2.8元人民幣的官方匯率。到1993年底,官方匯率為1美元兌5.8元人民幣,調劑匯率為1美元兌8.7元人民幣。
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市場匯率並軌,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其後,人民幣匯率穩中趨升。但從1997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基本保持在1美元兌8.28元人民幣的水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