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ltrp.com

12-03-2007 15:23

2007年11月19日晚, 中央電視臺演播大廳內一片歡騰。金色禮花自舞臺上空噴涌而下,映亮了23名決賽選手自信的臉龐和手中沉甸甸的獎盃, 宣告了歷時半年之久的2007年CCTV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大賽的圓滿結束。最終, 我以決賽全國第八名, 和獲得“最佳語音獎”的成績向學院,也向自己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在此之前, 我依次參加了南京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選拔賽, 江蘇省大學生英語演講暨CCTV杯江蘇賽區選拔賽(包括初賽,復賽和決賽)和CCTV杯全國半決賽。 整個參賽過程歷時兩個月之久, 極大的考驗了我的毅力和勇氣。 記得參加省賽的復賽時, 因壓力大,我一度在舞臺上忘詞, 後來雖迅速調整心態並在隨後的即興問答環節表現出色, 卻也因與多位賽手排名並列而不得不歷經了一場驚心動魄的PK加時賽而進入決賽圈。 在接下來的省賽決賽中, 我抓住這一來之不易的機遇, 全心投入, 終以全場最高分奪的江蘇省冠軍, 獲得了赴京參加全國比賽的寶貴資格。

來到北京後, 我才懂得了“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的真正含義——半決賽的近百名選手是全國30多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經過層層選拔挑選出的前三名, 各個都有一“口”絕活, 其中不乏在國外旅居過, 或參加過交換留學生項目, 其實力之強, 見識之廣可想而之。 面對對手的強大,我堅信一點: 保持自己風格, 做到自己的最好, 就是勝利。 根據抽籤, 我是在比賽第一天的下午出場的。上場前15分鐘時,我抽到了自己的即興演講題目, 是關於教育問題的。 我坐在準備室裏,努力整理著自己的思緒, 儘量不去注意滴滴答答的時鐘和來來往往的人員。 待腦子裏大概有了個思路後, 工作人員就來叫我上場了。 我坐到舞臺一隅, 眼睛盯著正在演説的上位選手, 任由外研社的老師為我別上麥克風, 心中默默溫習著即興演講提綱, 手腳不知不覺中已變得冰涼。我索性把手中的提示紙片扔到了一邊:不看提示了!自己把握好節奏,邊想邊説。 事實證明,這一選擇是對的, “破釜沉舟”的策略讓我的思緒在演講臺的那十多分鐘裏高度集中,再加上引用事例,夾敘夾議,並以真誠,有條理的方式呈現給觀眾, 最終,我獲得了87.81的高分,在半決賽排名第一。

決賽的經歷同樣讓人難忘。 我抽到的上場順序是第一場, 除去綵排和接受訪問時間,背稿時間寥寥無幾。這對我是不利的。 但我這樣寬慰自己: 劣勢可轉化為優勢。第一場的題目(The Global Me)是個能出彩的好題目,我可以從一個中國年輕人的角度,借助國際頻道,向世界表達我的心願和期許。 於是,接到題目的當天晚上,我花了3個小時寫出了一篇自己滿意的稿件,隨後和指導教師馮建中教授一起改稿件, 不知不覺忙到淩晨2,3點。 稿子改好後,教授和我都很滿意,我們反復誦讀,演練,全然沒有困意。決賽時,做為第一場選手中少數女選手之一, 我仍保持了自己一貫的風格——理智,和藹,沉著。評論員Stephen E. Lucas教授和陳曉薇女士在點評中都不約而同地對我獨有的風格表示了肯定和讚賞。

記得在江蘇省賽的加時賽,我接到的題目是這樣的: What does this competition dawn to you? 現在,我再一次想起了這個問題, 感觸更多了。 我想到了自己還在鄭州大學時,從大一時就懷有的演講夢。那個時候的我吐字快而不清晰,急於表達思想卻很容易害羞。演講如此,生活中也差不多。 但奇怪的是,冥冥中我總覺得將來自己能站到一個很大很大的舞臺上抒發自己的思想。 於是,本科四年來我一刻也沒停止過努力。 這期間,要感謝康建明教授,王憲生教授等鄭大的老師們對我無私的幫助,要感謝我來到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後遇到的馮建中教授等指導老師的精心指導和熱情鼓勵。恩師的辛勞讓我夢想成真。 我還想到了自己前前後後經歷過的成敗。記得有人説過, 成功的教育教會人正確地看待失敗。 幾次參賽以來,我覺得自己見過的最棒的選手是那種寵辱不驚, 同時又不斷向高手學習的類型。他們會把比賽當成一種人生經歷,而不是一場“一賽定終身”的期末考試。這樣的賽手站在舞臺上最迷人, 因為他們的思想是自由的, 毫無羈絆。我還想到了比賽中認識的可愛的朋友。比賽時的壓力是很大的, 但若有人分擔就不那麼可怕了。大家雖是初識,卻特別投緣。袁帥, 蔣春暉,李曉寒,茍小龍,江西的Connie老師,外研社的何研,等等等等……現在大家都回到了各自的學校,工作崗位, 願每個人每天都能開開心心地做自己喜歡的事。

演講比賽曾讓我好奇,曾讓我驚喜,曾讓我失意,曾讓我想躲避……現在, 它讓我癡迷。因為它很美, 給人智慧, 教人細緻入微的觀察生活,感悟生活, 熱愛生活。就個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在青澀的青年時代就經歷了起起落落的成敗,讓人變得更堅強。

未來,我知道,是一個更大的舞臺。I am ready, how about you?

 

Editor:Liu 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