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名家檔案

東方神韻的造像——雕塑家吳為山

央視國際 2003年08月19日 15:24


  著名雕塑家、南京大學雕塑研究所所長吳為山教授的作品《睡童》,最近在英國皇家雕塑年展上獲得英國皇家頒發的攀格林獎。這是亞洲藝術家第一次獲得這一國際大獎。吳為山同時還作為第一個亞洲人被英國皇家雕塑家協會和英國皇家肖像雕塑家協會吸收為國際會員。

  《東方之子》專訪吳為山:


  今年5月9日,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英國皇家雕塑協會在倫敦舉行了三年一度的評獎,最終參評的47件作品是從全世界300多件作品中産生的。吳為山的《睡童》成為亞洲惟一入選的作品。

  吳為山: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什麼?我認為造型藝術。最重要地精髓是它的傳神,是寫意,而不是寫實。真正的中國藝術要走向世界一定要走自己民族文化的這條道路。

  參展第三天,吳為山的《睡童》獲得評委會大獎“攀格林獎”,西方雕塑界對《睡童》有這樣的評價:《睡童》用寫意的手法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通過一目了然的視覺語言穿透民族、時空的限制,讓全世界的人都能看懂。中國駐英國大使查培新在出席頒獎儀式時説:這是一個令人驕傲的時刻,吳為山是真正的文化使者。

  吳為山:這個展覽會入選的作品基本都是西方的一些雕塑家,那麼當展覽會的工作人員介紹《睡童》它的作者是一個中國人的時候,他們都表示祝賀,這種祝賀一方面是熱情,實際上背後也隱藏著他們長期以來對中國雕塑的一個誤解。他們不會想到中國雕塑家,在當代一個雕塑家他能用這樣一個最純樸的情感來做一個最真實的東西,他不是做的一種政治,也不是做的一種趕時髦的東西。

  吳為山:《睡童》這樣的雕塑它實際上是在瞬間産生的一種情感昇華以後創作出來的。在5年之前我的一個朋友,他請我到他家裏去,他有一個孫子是4歲,説腳長得非常可愛,希望我用模子把它翻下來作為一個永久的紀念。可是我當時看到那個腳像天使般的腳皮膚非常非常嫩,真的不忍心去用石膏在上面去翻模,所以後來我就放棄了這個念頭。小孩由於我們大人老是在摸他的腳,他很緊張,哭起來了,哭了很長時間。後來又睡著了,睡著以後嘴張開了眼睛閉上了,那種感覺真是可愛至極。我就抓起一把泥就開始塑造他,大概花了不到20分鐘的時間把他塑好了。塑好以後我就立即讓我的助手翻模,我認為這件作品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作品,因為它把人類童年的那種感覺,把人們對童年一種回憶,還有人們寄託在兒童身上最美好的情感塑造出來了。

  吳為山:那天晚上所有的嘉賓都到了,有英國皇家肖像雕塑家協會主席安東尼先生,他是西方古典主義雕塑的傑出代表。他説來自中國南京的吳為山教授,據他考察他認為代表了一種方向,代表了一種文化。他認為中國的雕塑跟中國的芭蕾舞一樣,能在西方得到高度地認可,這個本身也説明一百年以來中國在吸收西方現代雕塑藝術的過程當中,走出了新的步伐。

  在獲獎的同時吳為山還破例被英國皇家雕塑家協會和英國皇家肖像雕塑家協會吸收為會員,這是兩家世界頂級協會成立近百年來吸收的第一位中國雕塑家。獲獎後吳為山受到很高的禮遇:英國皇家雕塑家協會主席安東尼先生親自陪同他參觀了英國各大博物館。其實就在一年以前,安東尼對中國近現代雕塑藝術還並不認可。而吳為山與安東尼先生也是不打不成交。

  吳為山:安東尼先生他到過中國,一個偶然的機會跟我進行了交流。交流之後,我們是互相之間塑像,我做他,他做我,這是我提出來的。因為我覺得文化交流,首先就像古代的武士,古代的那些好漢一樣的,你見面的時候首先要交手,這一點很重要。不打不相識,第二天我們就開始互相對塑,首先是他先做我,他完全全身心投入,他做的時候簡直不像一個70歲的老人,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像一個猛虎下山一樣,抓著泥,那個手也特別大,個子也特別大,他有一米九五這樣大的身材。

  吳為山:他的方法我一看就出手不凡。他讓我側面的,他對著我做輪廓線,先把我的輪廓線做出來,然後他再轉一下以後,再做我這個正面,正面就是兩面的輪廓線,這樣一個輪廓線和這樣一個輪廓線一對以後,一個立體的形態不就出來了嗎。這是一種西方分析的手法、推理的手法,是一種邏輯的手法。而我不是這樣,我的方法是混沌法、模糊法、體積法,一下子把這個感覺先抓住,抓住他的神,把這個體積先做出來,根本不是去看這個地方高多少,那個地方低多少,一下子,泥團一樣的,迷迷糊糊的,用老百姓一句話叫眉毛鬍子一把抓。一做好以後他一看,整個一個活脫脫的安東尼立在那個地方。兩種不同的手法得到的效果是一致的,都抓住了對方的神。安東尼非常欣賞這一件作品,所以這一次交鋒,使他對我也有一個了解,意思説中國藝術家也不是只是做那種偶像,做那種政治的面孔,也會深入到人的內心世界去表達人。

  這次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徹底改變了安東尼對中國近現代雕塑藝術的看法,而吳為山在回溯自己的藝術道路時也感觸頗深,他説:早期的藝術探索,我也曾走過彎路,一味模倣西方的藝術,忽視了雕塑藝術的民族性,其結果是在與世界文化的對話中失去了自己的方位,反而被西方人輕視。

  吳為山: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就去過西安,去過霍去病墓,前面的那些雕刻很令我吃驚,很令人振奮。但是後來在我的藝術裏面,沒有把它體現出來。那麼我去了西方以後,我站在西方角度,我再回眸、再回想、再思考,我就認為那是我們民族可以站在世界上,世界最高的藝術頂峰的藝術,我們應該要學習。所以回來了以後,又去了霍去病墓這個雕刻前面去凝視那種永恒的微笑,來自希臘的,來自中國民間的,來自最本土的純樸情感的那種微笑,真正在感動著我。

  正是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和現代雕塑藝術技法,吳為山的作品贏得了廣泛的認可。這是他1996年應邀為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塑的像,這尊像已永久安放在荷蘭國家博物館。1999年荷蘭女王訪問中國時的情景,女王在行程中特意要求與吳為山見面,當看到吳為山擺放在蘇州園林的作品時,身為雕塑家的女王説:吳先生所塑的老人是從中國五千年文化中走出來的。

  吳為山:中國的雕塑要走向世界,首先雕塑家本身要具有一個自信心,這個自信心就是本民族的自信心,還有一個寬闊的胸懷,這個作品它會具有世界性,它不是狹隘的,也不是隨風潮的。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整個中國的強大,你的藝術也一定會受到更多人的尊重。

  與歷史對話

  吳為山:我比較喜歡做泥塑,在泥塑時泥巴的流淌,它的滾動在你手下就像一個生命在躍動一樣。

  吳為山:在你的撫摸之下,觸摸之下,塑造之下,它變成你心中的一個精神的形象,而這個精神的形象又被別人接受了,這個時候你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

  我想這是雕塑家最快樂的。

  解 説:這是位於南京博物院內的吳為山文化名人雕塑館,館裏陳列著40多尊中外文化名人雕塑,每到節假日都會有很多市民和遊客專程趕來觀看,對吳為山而言這些凝聚了他情感和心血的作品既是藝術的表達也是理想的追求。

  吳為山:90年代中期年輕人崇拜大款,崇拜歌星,那些真正的文化人以及大的科學家,歷史上的這些文化名人都被很多人遺忘。曾經有一個例子報紙上登出來,就是楊振寧先生是我們那個時代,中學時代最崇高的偶像,那是華人裏面的傑出代表,他跟一個歌星在一起坐飛機的時候,有很多發燒友到飛機場去接這個歌星,還有人講楊振寧在這個飛機上,那些發燒友們就講楊振寧是唱哪一首歌的?

  就是唱什麼歌的?都不知道這樣一個大的科學家。所以我覺得整個社會在這個轉型期確實需要樹立一個豐碑,因為中國在向經濟騰飛的時候,不能沒有精神。這個精神是什麼呢?不是西方的精神,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神,這個精神會建立起一個民族的脊梁。沒有脊梁的國家,沒有靈魂的國家,是一個不會在世界上處於一個崇高地位的,是不會騰飛的,它可能是泡沫經濟,所以我覺得通過雕塑的手法塑造一批優秀的文化人、科學家,一些對人類做出過傑出貢獻的這些偉大的思想家,這個可能對於年輕人來説也很有教育意義。

  解 説:從1992年雕塑第一件作品到現在,吳為山已完成了上百尊中外文化名人的雕像,如今這些作品大多安放在大學校園和公園裏,有一些作品還被國外的博物館收藏。每當看到這些蘊涵人類人文精神的塑像被人們景仰時,吳為山的內心都會有一些衝動。

  吳為山:雕塑不是一個模型,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沒有血肉的東西,沒有情感的東西,沒有精神境界的東西,所以要把這個雕塑做好,首先你自己的精神境界要有所提高,你才能把作品做得具有精神化。

  解 説:為了追求作品的精神特質,吳為山積澱了近二十年。吳為山出身文化世家外祖父高二適是二十世紀中國現代的大書法家,從小吳為山就對繪畫有非常高的天賦,但年少時他的理想是當一名科學家,然而命運似乎註定他無緣成為一名科學家。

  吳為山:不管怎麼用功,高考總是差一分,1978年高考差了一分,名落孫山;1979年高考又差一分,都是理科,所以後來他們講你不適合學理科,以至於1997年我在金陵飯店跟楊振寧見面的時候,我就跟他講,他看到我的雕塑,他説你是一個雕塑的天才,後來我告訴他,以前我崇拜你,我是想學物理的,結果他夫人跟我講,她説幸好你沒學理科,否則的話扼殺了一個藝術天才。

  解 説:就在吳為山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時,一個改變他命運的機會不期而至。

  吳為山:1979年的時候,我來了一個通知,因為我1978年高考的成績,又有繪畫的專長,所以把我錄取到無錫的一個工藝美術技校裏面去讀書,我一下子覺得解放了。我的同學都已經上大學,我一個人留在鄉間的一個小鎮上,人家講了這是一個落榜生,每年都差一分,所以後來我就去了,而且我也喜歡繪畫,後來到了無錫。一到無錫以後,這個學校只有兩百平方米,整個全校只有兩百平方米,但是我被那裏的石膏像,那些維納斯,希臘的一些雕刻吸引住了;被一些米開朗基羅的雕像所吸引住了。我要衷心感謝我那個非常不知名的一個小學校。這個學校雖然小,但是有一些民間優秀的藝人,七八十歲的老藝人給我們教泥塑。我記得當時一個老的民間藝人,他住在一個街道的小房子裏面,80歲了,我去拜望他,他就拿了一把泥,他就捏了一個和尚給我看,那個和尚捏地非常的飽滿,手法非常的嫻熟,那個雕塑非常滋潤,把泥塑的那種特點都發揮到一種極致,我真的非常敬佩,我認為那就是中國泥塑藝術的一個頂峰。後來這個老先生去世了,但是我從他那裏受到了很大的啟發,而並不是從美術學院開始。一開始就從結構比例這麼非常技術化的東西開始學習,一下子從一個很高的層次,看起來是一個很低的,是民間藝術的手法,但是這個民間充滿了中國人的智慧。

  解 説:正是從民間藝術中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為吳為山日後的藝術創作找準了方向。這是坐落于南京市郊的林散之文化公園,林散之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書法家,這尊高6米多雕塑創作于1992年,是吳為山的第一件雕塑作品。從第一件作品到今天吳為山用帶有強烈中國文化符號的藝術形式表達著自己對歷史對文化的理解。

  吳為山:做肖像雕塑可以跟歷史文化名人在對話,跟歷史在對話,而且心裏面是靜靜地走進去。

  吳為山:通過做歷史文化名人的雕像,一連串的歷史文化名人的雕像,來寫一部雕像的文化史,也可以實現我的人生理想。

  【藝術簡歷】

  吳為山,1962年1月出生於江蘇東臺。現為南京大學教授、雕塑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英國皇家雕塑家協會國際會員。畢業于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曾研修于北京大學、歐洲陶藝工作中心、華盛頓大學美術學院。

  1995年獲得徐悲鴻獎學金創作獎。2000年獲首位“包玉剛傑出藝術家”(香港科技大學)。2002年獲“龔雪因傑出學人”(香港中文大學)。2003年獲英國皇家“攀格林獎”。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社科出版社等出版《吳為山雕塑》、《雕琢者説》等著作、畫冊十余本。

  【畫外音】

  貝婭特麗克絲(荷蘭女王):

  吳先生通過塑造兒童,發現並昇華了童性,體現了人類對童年的一種真實情感。

  楊振寧(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

  最能顯示吳為山的天才的是他的許多模糊形象的作品。我猜想他善於在幾分鐘之內就捏造出來一個令人難忘的形象。

  看了吳為山的作品我為他寫了幾個字:藝術與科學的靈魂同是創新。

  他的發自內心的創新力從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凸顯出來。

  熊秉明(雕塑家、巴黎大學教授):

  藝術家創作能敏捷揮就者,難能刻畫深入;能苦心經營者,少一氣呵成之妙。為山作品能神速痛快又能供人長期反復玩味,其用思靈活多變,出人意表。

  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

  近代以來人物雕塑崛起,中國雕塑藝術遂進入一新境界矣。吳為山教授英年歧嶷,獨闢蹊徑,為時代塑像,為文化塑像,又為文化人系列造像。將文化精神溶入歷史發展生生不息之長河中,揚中華之文化,開塑像之新天。

  安東尼司頓斯(英國皇家肖像雕塑家協會主席):

  吳為山是一位回歸到中國的傳統的雕塑家,他以求建立一種本土風格的人物肖像雕塑方法。為實現這一目標,他同時兼備了家庭背景和天賦才能的優勢,這實在讓人羨慕不已。

  【作品收藏紀錄】

  《荷蘭女王》    荷蘭王國布瑞達博物館

  《童》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

  《孔子像》     法國巴黎大學

  《睡童》      英國皇家雕塑家協會

  《山水韻》     日本加藤美術館

  《人體》      韓國梨花女子大學

  《母與子》     香港科技大學

  《山水》      聯合國澳門教科文中心

  《古韻》      台灣中央大學

  《馮友蘭》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

(編輯:英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