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又名“楠竹”“孟宗竹”,為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常綠喬木狀竹類植物,稈大型,高可達20米以上,粗達18厘米。春日出筍期的鮮筍質嫩脆。毛竹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長良好。這是個值得驕傲的家族。它們是世界上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45天的時間,就能長高到二十多米。前5年,毛竹絲毫不長,到了第6年雨季到來的時候,它可以每天6英尺的速度向上急竄15天左右,最後大約可以長到90英尺高,並成為竹林中的身高冠軍。而且更為奇特的是在它生長的那段日子裏,處在它周圍方圓10多米內的其它植物便停止了生長,等到它的生長期結束後,這些植物才又獲得了生長的權力。
碧鳳蝶別名烏鴉鳳蝶、黑鳳蝶,屬鱗翅目鳳蝶科,蝶種在廣東一年可發生多個世代。幼蟲取食芸香科的楝葉吳茱萸。成蟲喜歡訪花,雄蝶愛吸水,飛行迅速,路線不規則,常活動於林緣開闊地帶。碧鳳蝶全體呈黑色,鱗片為金綠色。雄蝶前翅翅脈上有黑色天鵝絨狀鱗毛;反面端部色較淡;後翅基半部鱗片藍色,後半部綠色,藍色鱗片沿外線組成半月形斑;雌蝶前翅中室後方翅脈無黑色絨狀鱗片;後翅基半部鱗片白色,外緣半月形橘紅色。正是這些美麗的鱗片,使得碧鳳蝶色彩絢爛,極為美麗。
豆娘屬於昆蟲綱,蜻蜓目,束翅亞目。它體形嬌小,休息時翅束于背上方,是一類極美的益蟲,國外有些昆蟲愛好者對其癡迷的程度甚至超過了蝴蝶。全世界的豆娘約有2800種。豆娘是肉食性昆蟲,它們擅長捕食空中的小飛蟲,不過由於體型較小,飛行速度較慢,因此豆娘主要是以體型微小的蚊、蠅和蚜蟲、介殼蟲、木虱、飛虱等昆蟲為主食,在“鬧饑荒”的時候,偶爾也會發生大豆娘捕食小豆娘的情形。從春季到秋季,從平地至中海拔山區,各種水域旁都有機會找到一些常見的豆娘。只不過許多豆娘體形纖細又不善於長距離飛行,稍不注意便很容易忽略它們,而且它們的長相和蜻蜓很相近,一不小心就將兩者混淆了。
茱萸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一種是茴香科植物吳茱萸,因為産于吳地(今江浙一帶),且質量最好,因而得名,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樹高可達一丈多高,葉為羽狀復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果實成小粒裂狀,味極辛香,可食用,莖、葉可入藥,功能暖胃燥濕,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
箬竹別名箬葉竹,是竹子的一種,莖高三四尺,中空,節顯著,葉子寬而大,秋季葉子的邊緣變白色。分佈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生長適應性強,較耐寒,喜濕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輕度鹽鹼土中也能正常生長,喜光,耐半陰。竹葉寬大,用作觀賞。葉片還可作粽葉,斗笠等襯墊。
中國虎甲屬於鞘翅目虎甲科,體長17.5~22毫米;體寬7~9毫米。虎甲頭大,眼睛較突出,足細長,上顎發達銳利,成為追趕捕食各種蟲子的重要武器。頭、胸和腹部表面具有強烈的金屬光澤。背面中部呈紫金色或綠色,鞘翅底色深藍,光澤較暗,一般有鮮艷的顏色和斑瀾的色斑。虎甲的翅發達,飛行迅速。虎甲在白天活動,經常在路上覓食小蟲,當人接近時,常向前作短距離飛翔,有“攔路虎”“引路蟲”之稱。成蟲陸生,一般出現在河邊沙地、潮濕的草地或路上。虎甲的卵産于土中,幼蟲生活于土洞中,共有三個齡期。幼蟲和成蟲都是捕食性的,捕食包括蝗蟲在內的各種昆蟲和小動物。虎甲一般兩年一代,雌虎甲産卵在土穴內,孵化變成幼蟲,幼蟲期大約為一年,成蟲期約10個月。越冬時,虎甲打洞或進入自然土穴內。
短尾猴體型比獼猴大,體形渾圓、憨實,四肢粗壯,雄猴的體長為70~82厘米,體重8~16千克;雌猴的體長為50~58厘米,5~11千克。前額部分裸露無毛,幾乎全部禿頂,呈灰黑色,頰部的毛也較為稀少。胸部、腹部,以及四肢內側的毛稀疏而且顏色較淺,肩部、頸部和背部的毛則較為粗糙。胼胝的周圍也是裸露無毛。尾巴短得出奇,還沒有後腳長,僅為體長的十分之一,且為尾毛稀少,因此又“斷尾猴”之稱。短尾猴棲息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生活在樹上,也常集群在地面活動。食性較雜,主要以植物的果實、花、葉、根、莖及竹筍等為食,也在河谷地帶捕捉螃蟹、青蛙等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