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315社區頻道 > 315晚會 > 正文

盤點2007年十大假新聞評選

 

CCTV.com  2008年01月16日 14:16  來源:新民網  

    又是年終歲尾時。每年此時,正是我們深感無奈、痛苦難熬的時光。本刊的新聞打假已歷經7年,雖然使我們的神經多多少少有些麻木,但面對又一個年度裏如此眾多的假新聞,作為傳媒人,我們仍然痛並羞愧著。這樣的“年度十大假新聞”評選何時是盡頭?

  儘管如此,也有讓我們感到些許興奮的,這是因為我們發現,評選2007年度假新聞有三大歷史性的突破:

  1.電視假新聞終於落網

  在歷年評選出的假新聞中,主要的刊播媒體無一例外都是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似乎新聞造假已成為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的“專利”,而電視媒體和廣播媒體則成為“世外桃源”。其實不然。傳媒人都知道,在新聞造假方面,電視和廣播並非沒有作為,只不過囿于技術手段,難以直接取證,因此往往只能眼睜睜地讓廣播電視炮製的假新聞逍遙法外。今年,電視假新聞終於落網,而且一逮就是兩條!現在唯一的缺憾,就是廣播假新聞尚未被“活捉”。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只要膽敢繼續造假,就終有被捉拿歸案的那一天。

  2.“正面”假新聞終於現形

  2007年8月7日,《中國新聞出版報》發表馬長軍的文章《“正面”假新聞必須杜絕》,指出:“這些年負面假新聞並不鮮見,它們炮製噱頭、嘩眾取寵、顛倒黑白,在社會上造成了相當惡劣的影響。因此,相關部門對假新聞依法處理值得讚許。但是,倘若這假新聞挂著‘正面’的旗號,命運可能就大不一樣了。這樣的‘正面’假新聞,在一些地方幾乎佔據主要版面,有的更是頭版頭條,誰又聽説過這些‘正面’假新聞的製作者以及發佈媒體遭受處罰。”事實也的確如此。在本刊歷年來評選出的假新聞中,幾乎不見“正面”假新聞的蹤影。並不是我們工作疏忽或不作為,而是這類假新聞往往無人舉報,被“正面報道”的個人和單位更不會出面澄清,因此對認定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今年,這塊心病終於開始化解,一篇報道先進人物的“正面”假新聞終於現形。但説句老實話,若不是造假者造得太離譜,若不是被表揚者實在無法忍受而出面澄清,要揭露這類假新聞絕非易事。

  3.造假記者終被繩之以法

  2007年8月12日,製造“紙箱餡包子”假新聞的北京電視臺“臨時人員”訾北佳,以損害商品聲譽罪被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並處罰金1000元。據我們所知,因新聞造假被判刑,訾北佳可謂中國記者第一人。雖然罪名是“損害商品聲譽罪”,其實這正是現行刑法的無奈,因為沒有合適的法律條文可以判定訾北佳的“新聞造假罪”。中國著名刑法學家蘇惠漁教授認為,本案是全國首例,在刑法上還沒有完全適合的條文給其行為定性,要全面解決同類案件,就要採取英美等國“判例制度”,以判例補充成文法的不足。但不管怎樣,造假者終於鋃鐺入獄,無疑會有殺雞儆猴的震懾作用。

  除了上述三大突破,2007年度的假新聞還呈現三大特點:

  1.兩頭少,中間多

  綜觀本年度假新聞的“發病”頻率,明顯呈現出兩頭少、中間多的態勢。頭三個月,假新聞幾乎絕跡。而從4月到7月,則可以説是假新聞的爆發期,全年重量級的假新聞,如“美國校園槍殺案是中國留學生製造”、“河南新鄭市原副市長出獄後賣燒烤”、“紙箱餡包子”、“史上最惡毒後媽虐童”等,都發生在這段時間。及至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就北京電視臺播發虛假新聞發出通報,要求嚴肅新聞出版工作紀律,建立重大失誤責任追究制度,做到有錯必改、有責必究後,假新聞現象大為收斂。但“風頭”一過,年底假新聞又捲土重來。由此可見,不建立長效機制,單靠一事一抓,就事論事,短促突擊,權宜之計,是無法有效遏制假新聞的。

  2.即時刪除,矇混過關

  網絡的一大特點,就是可以即時修改、刪除信息,這種特點,固然可以及時發揮糾正錯誤、澄清事實的作用,卻同時也被造假媒體普遍用來隱瞞罪證,矇混過關,甚至嫁禍於人。我們這次認定的多數假新聞,幾乎都是在被證實為造假後,其“原生態”便迅速從當事媒體的網站上蒸發,有的則被鏈結到更正後的報道,讓人難以覺察。更有甚者,則直接明示自己的報道來源於哪家媒體,試圖轉嫁禍水,逃避責任。凡此種種,説明不少媒體仍然不能正視自己的錯誤,反而想方設法予以掩蓋。

  3.娛樂假新聞比往年有所收斂

  在歷年的假新聞評選中,娛樂新聞可謂是重災區。與往年氾濫成災相比,今年娛樂假新聞有所收斂。特別是《武術巨星洪金寶去世》的假新聞,當時許多娛記都曾收到消息,而中招者僅《現代快報》一家。更難能可貴的是,不少娛記還設法求證,在很短的時間裏就揭穿了這則假新聞。就這一點而言,我們為娛記們的覺悟和進步感到欣慰。不過,娛樂圈的虛假報道仍不鮮見,在絕對量上還是不在少數,對此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在本刊即將付印之際,看到一則報道稱,韓國的通訊社韓聯社駁斥《新快報》造謠説韓國為漢字申遺。這家通訊社報道説,此前,中國媒體曾誤傳無從查明身份的一位韓國學者主張“漢字發源於韓半島”,並且毫無根據地説韓國試圖獨佔漢字。這種鬧劇一般的煽風點火,影響到兩國人民之間的感情。由於時間倉促,我們難以在短期內核查這則報道的真偽,但未免擔憂,一旦虛假新聞“涉外”引起了國際紛爭,後果將不堪設想!

  看來,只有不僅當假新聞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而且為制止假新聞建章立制、有法可依時,減少乃至杜絕假新聞才指日可待。

1/6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