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藥、劣藥、過期藥,這些不但不救命反而要命的藥物,給藥品市場蒙上了一層陰影。經過為期一年的藥品專項整治行動,廣西藥監部門共對藥品違法案件立案4049起,藥店銷售過期藥、個體醫制售假藥等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據介紹,在各城市的城鄉結合部及農村,藥品監管相對薄弱,藥品安全隱患集中表現在過期藥品沒有被及時銷毀,仍然繼續使用,藥品進貨渠道存在問題,一些保健品誇大療效甚至以保健品代替藥品等方面。
前不久,執法人員在南寧市前進路的一家藥店檢查出一種名為“藏鞭補腎丸”的保健品,經查驗進貨單,發現該保健品從非正規渠道購進,店主也提供不出所售産品生産企業的相關憑證,被疑為假藥。在南寧市南建路一家診所,執法人員發現該診所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進貨渠道不明,而且沒有建立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記錄。在該診所的藥品櫃臺裏,執法人員還查出一批2006年1月就已經到期的尼可剎米、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和兩包來源不明的中藥材。
執法人員在檢查中還發現,有部分醫療機構和個體行醫人員非法生産、銷售製劑。這些診所打著所謂“特色門診”、“名家坐診”的旗號,號稱持有“祖傳秘方”,使用沒有經過檢驗的配方,在毫無安全保障的環境下生産藥劑,坑騙病人,謀取暴利。在玉林某個體診所裏,執法人員就查出由個體醫師自製的膠囊1萬多粒,假藥700多粒。
截至2007年12月,藥監部門對全區165家藥品生産企業開展了生産工藝和處方核查、GMP跟蹤檢查及突擊檢查。檢查藥品經營企業11790家,佔總數的98.29%。藥監部門對藥品違法案件共立案4049起,取締無證經營、挂靠經營74起,搗毀地下窩點19個,沒收金額1050.28萬元。(記者張若凡 通訊員許恒)
責編:曹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