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5日 08:47 來源:
在這次“兩會”期間,某省委書記下令,在中央“兩會”期間,如果一個縣有兩個以上的人去北京上訪了,縣委書記、縣長將就地免職。其實,多年來都是這樣:一遇中央“兩會”召開,各地都非常緊張,生怕有人去北京打擾和影響“兩會”的召開。 (作者:黃草坪 )
眾所週知,上訪,就是一些群眾對政府、法院和檢察院處理有關自己或親人的一些事情上不滿意,甚至自覺得有冤情,要找到更高一級的部門和領導幹部申述。上訪都是自費的,一般來説,不是萬不得已的事情,是不會選擇越級上訪,尤其不會到中央去上訪。由此可見,上訪就是一種民意表達的方式。不平則鳴,做好信訪工作,及時化解矛盾,有利於社會和諧和安定。因此,中央歷來就高度重視“上訪”工作。在各級的黨委、人大、政府、法院、檢察院都設置了專門的接待群眾來信來訪的“信訪辦公室”。
為什麼總有一些群眾要專門選擇“兩會”召開的時候去上訪呢?一是一些群眾的問題在平時也都上訪過,有些人可能上訪過好幾年了,所反映的問題不是沒有人管,就是沒有得到解決;二是在“兩會”召開的時候,各級政府對群眾上訪都很敏感,上訪容易引起政府的注意;三是老百姓也知道各級的“兩會”,都是要認真傾聽群眾的意見,人民代表、政協委員都是有權力監督政府及其部門的工作的。認為在這個時候上訪,如果能夠引起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重視,解決問題就有希望了。
由此可見,群眾要上訪,那是因為地方黨委和政府的工作做得還不夠好,群眾有意見。如果像中共吉林市委副秘書長陳淳同志那樣接待上訪,接待群眾要熱心,聽取意見要耐心,解決問題要真心,改正錯誤要有決心。“要見不要躲,要疏不要堵,要熱不要冷,要柔不要剛”。誰來,他都笑臉相迎,“來一人見一人,來一百人見一百人;來一次見一次,來一百次見一百次,決不食言。”像陳淳同志那樣真心為民,辦事出於公心;想事心繫百姓;斷事講求原則;處事不隨風轉向;陳事直言不諱;險事挺身而出;成事不貪戀錢財;敗事敢承擔責任。我想再越級上訪的人恐怕就少得多了。
當然,就目前的情況下,要求完全沒有上訪者,無論在哪個地方都可能是不現實的。你工作做得再好,老百姓有疑問要去上訪,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在美國首府的白宮門前就有一個反戰老人搭個簡易篷住了已經幾年了,好像沒有人認為那是醜事,反而説是政治文明的表現。就是在中央“兩會“期間,去幾個上訪群眾,應該有沒有什麼,安排好專門人員接待就是了,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呢?如果哪的人去上訪了,給省委書記丟醜了,就一定要拿掉那裏的縣委書記、縣長的“烏紗帽”,這不僅是一種人治的行為表現,而且於事無補,地方上就可能採取高壓態勢,將上訪者壓住,矛盾和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是的,切實保證“兩會”的順利召開,不允許任何別有用心的人搗亂,也不能讓個別人少數人的行為擾亂“兩會”的秩序,切實做好安全保衛工作,是完全必要的。但上訪,也是群眾的一種民主權利,允許群眾依法行使上訪這種民主權利,也是一種政治民主,政府的開明開放的具體表現。
上訪,既然也是一種民意的表達,而且多數都是針對地方的“一府兩院”工作的不滿意的;既然“兩會”就是要審議“一府兩院”的工作報告,要評議“一府兩院”的工作,就是要以集中民意為宗旨。如果在“兩會”召開的時候,除了各級地方的“一府兩院”的“信訪辦公室”積極做好接待工作外,再設立“兩會”專門的“來信來訪接待機構”,對群眾上訪反映的問題,及時進行認真的處理,這樣做既可以切實保障“兩會”的順利召開而不受影響,也保障了民眾民主權利的實現,更能提高“兩會”召開的質量,也解決一些群眾的具體問題,從而更好地化解社會矛盾。
其實,“兩會”直接受理專門的來信來訪條件已經成熟。近年來,一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已經採取了參會前的群眾走訪,建立自己的博客等措施,直接聽取群眾的意見。人民網、新華網、央視國際網等國內主流網站,都在設立徵求群眾對“兩會”的意見和建議的專欄。溫家寶總理去年在“兩會”結束時答記者問之前,就先到幾個大型網站上察看網友意見。今年中央的“兩會”,允許國外記者直接採訪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兩會”的越來越開放,設立專門的“兩會”的“群眾來信來訪接待機構”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因此,我建議:各級每年的“兩會”召開,都設立“來信來訪接待處”!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袁秀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