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1日 11:35 來源:
供後人憑吊的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門前變成了屎尿坑。昨天淩晨,本報記者在半個小時內,發現有10個不文明市民在此小便。(3月1日重慶晚報)
看到這則新聞讓人感到噁心。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在大批日機的野蠻轟炸之下2500余人遇難。於是後人在重慶校場口修建慘案遺址,憑吊死難同胞。然而,今天遺址前屎尿橫流的狀況讓人痛心並憤怒。那麼,“褲扣文明”何以在歷史門前放蕩形骸?
我們先來理性的分析一下,到底是些什麼人“光顧”至此解下褲扣?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路過此處,大腦受到膀胱神經的劇烈刺激,加之夜間燈光陰暗,顧不得看清這是什麼地方,立馬“處理”完事。 二是明知這是個莊嚴肅穆的紀念場所,只圖個人一泄之快,“解決”走人。三是附近市民已將到此方便當作一種習慣,見怪不怪。不管是何種情況,都是個人的生理需求戰勝了公德的堅守和歷史的尊嚴,重復著那則久遠的“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的“語法故事”,不過,值得追問的是,難道這純粹是一個市民的文明素養和道德水準問題嗎?
歷史門前的非禮拷問管理著的職責和責任。遺址的周圍是否建有公廁?公廁有沒有回歸公共性質?還是高檔的收費廁所,讓市民望而卻步? 廁所是社會進步、文明發展的産物,廁所的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的文明發展程度和決策者的管理水平、能力和智慧。經濟發展起來了,某些決策者在“廁所革命”中首先想到是扮靚廁所的“臉面”,為政績添上“一分光”。但應該看到,良好的環境衛生並不一定要有豪華的公共設施,而應以人為本,在解決廁所缺乏和合理佈局的同時,著重提高人的素質和培養文明習慣。而某些管理者面對市民不文明的舉止,立馬想到巡邏和處罰,為什麼不想想如果廁所多了,不收費了,還會有市民跑歷史遺址來解決“便急問題”嗎?
時間到了二十一世紀,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不僅僅是記錄歷史,而且承載著前人對於子孫後代的希冀,寄託著未來的幸福與文明,當半小時內就有10人毫無羞恥感地面對歷史解開褲扣之時,該反思的決不僅僅是城市的管理者。(作者:潤無聲)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