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27日 11:35 來源:
今天看到一個數據,中國的生活質量在國際排名中居於後列。這是從一篇博客文章中看來的。文章説:美國旅行雜誌《國際生活》公佈了2006年度“全球生活質量指數”,法國在綜合評比中連續第二年高居榜首,而中國和俄羅斯在195個國家中並列第116名。
據介紹,生活質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客觀方面,生活質量的好壞要看生活水平是否符合社會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比如分配是否公平、環境與能源問題是否得到綜合的保護與發展、治安狀況等等。再一個是主觀方面,要看人們的精神是否健康,在生活中是否感到煩躁、精神壓力大不大、心情是否愉快等。這是考察公眾對生活滿意度的指標。衡量生活質量高低的標準還有一個是看人們是否願意反饋于社會,是否願意互相幫助、是否願意為社會做好事、盡義務、回報大家、回報社會。應該説,生活質量的好與壞關乎到了每一個人的利益,跟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追求生活質量,是人們持之以恒的方向。誰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越過越好,生活質量越好,人們就會越順心。
從以上介紹,我覺得“生活質量”是個非常科學的概念。也是非常人性化的概念。我們的改革就應該讓百姓的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然而,我們現在似乎更經常用的詞彙是生活水平,而不是生活質量。我們的各項改革,也更關注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是生活質量的提高。
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以來,各項事業得到很大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極大地提高了。無論是吃的、用的、穿的、住的,甚至玩的、用於享受的,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都是20年前想都不敢想的。這都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標誌。但是,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質量就隨著提高嗎?並非如此。這不用美國雜誌來排名,中國百姓自己就有切身體會。
分配不公,兩極分化,下崗(失業)人員的增多,失地人員的增多,環境污染,野蠻拆遷,野蠻執法,官商勾結,權力尋租,以及醫療、教育、住房這“新三座大山”給民眾的壓力,等等,人們為了能夠在這個社會中生存下來而四處奔波、殫精竭慮,為了提高眼前的生活水平,不得不放棄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很多人是在預支未來,體力精力健康,乃至生命,全都“醫得眼前瘡,剜去心頭肉”而割捨了。相當多的人根本沒有生活質量可言。
現在報考公務員非常火爆,競爭激烈程度甚至超過高考。這是為什麼呢?除了其他原因之外,“生老病死都有國家管著”,“醫療、養老都有保障”,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據一位報名者説:“生老病死都有國家管著,你還擔心什麼?”另一位報名者説:“公務員現在已經不是鐵飯碗了,它是金飯碗。”其實,“生老病死都有國家管著”、“醫療、養老都有保障”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過去所有全民所有制單位都是這樣的體制。全民所有制單位的職工捧的都是這種“金飯碗”。只是,如今國有企業職工的這種“飯碗”被人為地砸爛了,只剩下政府機關工作人員還在享受著,而且從“鐵飯碗”上升到了“金飯碗”。難怪公務員報考會這麼熱。象“生老病死都有國家管著”這種基本的社會保障,本應該加強和提高,但卻在改革的初期、在某些領域裏被“砸爛”了。沒有了保障機制,人們就會缺乏安全感,又有什麼生活質量可言?
經濟要發展,GDP要提高,市場要繁榮,但歸根結底,這一切都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片面的發展經濟、提高GDP、繁榮經濟,只能算是提高生活水平,並不與提高生活質量相一致。現在提出了幸福指數的概念,提出要出臺《社會公平法》,還有,我們全力以赴要構建的和諧社會,都預示生活質量的提高已經觸手可及了。我們的改革,就是要把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放到首位。一切背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主張都是謬論。
文/華瑩山農夫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傅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