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發自內心的幸福才是"幸福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3日 12:35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3日 12:35 來源:
本報訊(記者 劉春燕)今年的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增強市民“幸福感”納入未來五年規劃目標。昨日,李憲生就此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談笑風生中,解讀了政府此項承諾的內涵外延。
什麼是幸福感?面對記者提問,市長李憲生開門見山地説,“幸福感是建立在一定物質條件基礎上,人們的一種主觀感受。”接着他又説,“幸福感”的建立和增強依賴兩個方面:一要取決於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二要加強正確的社會引導。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我們的“幸福感”。
他的話有道理,成為連日來市民議論的話題。實話實説,老百姓的“幸福感”要比市長來的更直接、更痛快。譬如説:群眾希望看病不再難,住院費、醫藥費能否快點降下來,要讓人們看得起病,而無後顧之憂;再如,群眾上街買菜能否不再提心吊膽,質與量能不能得到保障,不能讓老百姓花錢買罪受;其三,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做到教育收費是“一費制”,現在學校的亂收費還很嚴重;其四,讓群眾出行不再難。現在武漢市的公共交通票價是五花八門,有1元的,1.2元,1.5元,1.8元,2元等,也有學生月票和職工月票,什麼時候也能像北京那樣一卡制、一票制,讓群眾出行更方便;其五,控制好物價漲幅,尤其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相關部門要做好監督和管理工作,不要等群眾反映了才去解決,要主動不要被動;其六,要多開發經濟實用房,讓老百姓買得起房、住得起房。
做好這些,老百姓自然會發自內心地笑,這樣的幸福才是“幸福感”,才有意義。寫在“報告”裏的“幸福感”都一一落實,群眾才會滿意,説不定還會“沒事偷着樂”呢。 (作者:海拉爾鷹)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