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2日 11:01 來源:
近年來,一些地方在對待國內、國外品牌上採取不同標準,只認洋品牌,使得一部分國內著名品牌在發展過程中,受到種種排擠,難以得到發展。知名休閒服裝品牌美特斯邦威和內衣品牌三槍便是其中之一。 (來源:《焦點訪談》)
説起上海的輕工業産品,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尤其是日用品和紡織品非常優秀,不要説在國內,就是在國外也是很有競爭力的。記得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上海以國産化品牌就稱雄國內市場,當時,國人以買到或使用上上海的日用商品而津津樂道。(譬如老品牌有,蜂花系列日用品,培羅蒙西服,鳳凰、永久自行車等。)隨著改革開放不斷發展,上海是國産工業的一面旗幟,它早已成為國內輕工業發展的一個風向標。
然而現在,淮海中路上的“精明”商人,不好好經營自己的民族品牌,卻盲目地追求洋品牌,以為只要是進口的就都是國際品牌,大搞崇洋媚外。這且不説,還要用國外品牌來擠佔自己的國産品牌,這究竟唱的是哪兒一齣。
報道中説,“幾年前,上海市著名商業街淮海中路對所在地的品牌進行了一番調整,其目標是要使之成為上海時尚魅力中心和世界品牌集聚地,要把國際品牌的佔有率從目前的65%提高到70%。”這個所謂的“時尚魅力中心”,其實就是借“世界品牌”玩的一個“洋”字,隨著街道逐步改造,慢慢地把國內的品牌故意排擠掉,如,國産品牌“三槍”已由原來的三家僅剩下一家了。如此崇拜“洋”字,國産品牌的遭遇何只是尷尬?
筆者以為,既然是商業市場就應該有市場的遊戲規則。市場是以誠信、公平為原則的。不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大家都應該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爭,憑什麼國産的就一定要讓位於進口的,這不等於是故意踩壓自己而抬高他人,給國外産品以超國民的優厚待遇,如此下去,我們的民族工業如何才能做大做強,自主創新的民族品牌不就被扼殺了嗎?據了解,“國産品牌在上海的遭遇並不是個別現象,在全國其他一些大城市也普遍存在。”值得一提的是,還要警惕另一種商業欺詐行為,應防止有些人借用“洋”字來忽悠國人,以此來牟取暴利。(曾經看過一篇報道,有好些從國外回來的遊客介紹説,在國外看到精美的小商品,如果不注意商標,很可能就把中國生産的買了回來)
自從中國加入WTO後,國外的“狼”自然是要進來的,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如何做到與“狼”共舞,是我們國人所要正視的問題。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我們一定要大力發展自主創新品牌,要體現出我們民族的特色,真正把它做好、做大、做精、做強,立足國內,放眼世界。(作者:海拉爾鷹)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