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1日 11:15 來源:
“2006綠色中國年度人物”9日揭曉,發佈中國第一份綠色GDP核算研究報告的綠色GDP課題研究小組獲得了特別獎。不過課題組表示,綠色GDP沒有獲得地方政府普遍支持,有不少省份要求退出核算試點。
綠色GDP不受地方歡迎,不少省份要求退出試點。此舉遭到網友批評:“請將要退出的省市長官名字點出來”,“綠色GDP事關民族前途,不能受短視的地方利益影響”,等等。理論上看,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舉措,綠色GDP不被地方政府支持,委實不應該。但講理論又不能忽視客觀現實,與實踐脫節,理論也就失去價值。
並非所有網友都給予指責。“採用綠色GDP後,增長率由10%下降到3%以下,這些官員還用(能)陞官嗎?換成你做省長,你樂意嗎?”這一跟帖直指現實癥結所在。在考核官員唯GDP數字論英雄的今天,別説這些要退出試點的省市行政首長,就是我們這些綠色GDP的擁護者,在看到因為試點而帶來GDP數字的降低,同樣不會樂意。
片面追求GDP數字增長,危害不小。據國家環保總局的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透支”獲得的;中國單位GDP的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污染排放量則高出幾十倍。綠色GDP的提出並試行,正如2006綠色中國年度人物評委會所説,“是邁向科學發展觀制度建設的一大步”。
但綠色GDP為何遭到地方反對呢?這一是綠色GDP沒有公認的核算模式,而且很多根本就是無法核算。比如,因森林砍伐而造成的大面積水土流失,而野生的鳥類、哺乳動物、微生物與流失的水土並沒有市場價格。因此,就連國家環保總局局長潘岳也説:“我們確實還不知用什麼數據來確定其價值。”所以,綠色GDP遭到地方反對亦在所難免。
而更關鍵的是,GDP作為衡量官員政績的重要指標並沒有因為綠色而改變。在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環境資源服務保護費用後,GDP數字必然變小,也就直接影響官員的政績和前途,地方官員當然不高興。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指出,“政府不應該把GDP看得過重,政府可以預測增長,但主要工作還是創造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做好公共服務,控制物價。”GDP只是考核官員政績的一個指標,跟環境保護、能源消耗、社會治安、公共教育等這些非經濟內容,理應同等對待。但實際中,考核官員卻是唯GDP數字論英雄。
實施綠色GDP是可喜的進步。但這一制度,只有在官員考核標準調整,即打破唯GDP數字論英雄的現實後,才能得以貫徹落實。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秘書長陳琨説:“綠色GDP編制得再合理,也不應該是政績考核的最終指標。”可見,官員政績考核指標的偏差才是綠色GDP不受地方歡迎的根本原因。(作者:馨德)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