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5日 10:59 來源:
根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騰訊網新聞中心上周聯合實施的調查(3747人參加),57.9%的正在求職的受訪者承認自己存在就業恐慌,“擔心”(50.2%)、“焦慮”(44.7%)是不少人對校園生活最後階段的定義。調查結果表明,不管是個人體驗、同學交流,還是媒體報道,都使大學生對自己飯碗的預期更加現實甚至悲觀。在談到離開校園時,他們越來越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焦躁不安。
按理説,大學要畢業了,即將踏上社會,心情是格外地好,(這還是筆者二十多年的心情了。當時的想法很單純,苦讀四年為的是進入社會一顯身手,根本就沒有考慮能否就業的問題,只是期望如何能發揮自己的專長,我和我的同學都非常輕鬆和自信。因而,將全部精力都放在社會實踐、畢業論文和畢業答辯上了。)然而現在,今非惜比,一篇題為《大學校園瀰漫就業恐慌 媒體渲染加重學生負擔》的報道,讓人心情沉重。
報道中説,“這幾年,就業難,已經從一個現實變成了一種觀念。對很多人來説,大四這一整年的首要任務不是寫論文,也不是畢業答辯,而是手忙腳亂地找工作。”甚至還有“媒體的報道對這種艱難、恐慌氛圍的瀰漫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為就業又憑添了一難。因此,筆者想對這種“就業恐慌”提N個醒。
一請媒體要多作正面報道,做到真實、及時、陽光,提供準確用人單位的就業信息,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使高校畢業生更好更多的就業上來,做好引導和推薦工作,還應該多揭露那些用人單位借招聘之際坑害應聘者的不法行為;二請用人單位真正做到“誠聘”,不以外貌取人,招聘真才實學的有用人才,嚴格遵守“勞動法”,履行勞務合同;三請學校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培養各類人才,多元模式,不拘一格,應該與用人單位聯合、挂鉤、定向培養;四請政府廣開就業門路,監督用人單位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尊重人才、不斷發掘人才,做到人盡其用。緩解社會就業壓力,這也是和諧社會的需要;五請大學學子苦練內功、真才實學,擺正就業心態。老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勤學習,多磨礪,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得志不得意,失意不失志。”只要努力,是金子總會發光。 (作者:海拉爾鷹)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付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