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女碩士的天價應聘行頭為哪般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24日 11:39 來源:
為了能給招聘公司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北京大學研究生三年級的張靚(化名)特意花鉅資自我包裝一把。她掏出近萬元購置了包括全套服裝、皮鞋、皮包和護膚品在內的應聘行頭,引來應聘的同學們“排隊”借穿天價服裝。(新華網11月23日)
求職壓力竟然拉高“著裝”花銷?又是一年招聘時,在北京西單、王府井、崇文門等商業區買職業套裝的女大學生越來越多。象張靚這樣購置高價應聘行頭的應該不是個別現象,而張靚的天價行頭似乎更讓人玩味。這裡的看點有三:其一,身份。北京大學研究生,是個叫得響的稱謂。名牌大學的女碩士,按理不難謀到一個理想的職位,而她也要這樣考究地選購行頭,可見求職競爭之激烈。其二,價位。近萬元的開銷,價格不菲,即便是工薪階層,在消費心理上也難以承受得起。張靚以其學生身份,如此“出手闊綽”非得痛下狠心,可見用心之良苦。其三,用途。花鉅資自我包裝,目的就在於“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女為悅己者容”,企求以“花容月貌”在應聘中博得頭彩,可見心理預期之高。
細究天價行頭,卻怎麼也讓人高興不起來。固然,誠如一些企業和專家所説,人靠衣裝馬靠鞍,不能只看大學生畢業時的專業和能力水平,還要看應聘者個人的特質是否符合企業發展需要,而得體的衣服有利於求職者佔到先機。從這個角度講,形象包裝也是競爭力。然而,這種用人單位看中求職者外表的現象多少折射了社會之恙。
浮躁的社會風氣。美學認為,內容寓于形式決定形式,得體的形式讓內容增色。時下,藝術單看行頭,選拔變身選秀,外表華麗成為“香餑餑”。正因為如此,流行的就是真,通俗的就是善,華麗的就是美,成為一種大眾化的美學追求。超女搞選秀,教師搞選秀,人民警察也搞選秀。這種浮躁之風延伸到職場,就是不看學歷看長相,不看潛質看眼前。迎合這種“潮流”,大學生假期美容、購買高價應聘行頭就見怪不怪了。脆弱的求職心理。大學生面對求職難度加大、薪水被壓低的現實,不得不狹縫中求生存,競爭中走捷徑。有大學畢業再讀技校增一技之長的,就有做好“面子”功夫以俏麗行頭贏得先機的。諸不知,這種把希望寄託在“面子”和行頭的求職心理,使多少大學生分散了潛心學習增長才幹的精力,又使多少本應該是人才精英的學子混跡於世俗交際場迷失了自我。脆弱,無助,讓他們找不到準確定位的基石。
危險的人才隱憂。單單在應聘中考慮外表因素,也許並不為過,但以外表論英雄就有點本末倒置,造成的後果令人堪憂。一方面,人才觀錯位造成新的讀書無用論。只要取得大學通行證具備了求職就業資格,就專攻求職技巧荒廢學業,難以保證人才質量。而一些天生麗質的青年因為與生俱來的優勢,甚至可以放棄學業走“星光大道”。另一方面,注重外表導致人才競爭不公。錯誤的選拔人才導向,造成畢業生的“病態”心理,特別是那些其貌不揚或者沒有條件“包裝”自己的人才,容易産生被社會隔膜的失落感,從而對就業不公産生鄙視仇視情緒,直接影響人與人的和諧,造成新的人才危機與社會矛盾。
如此看來,天價應聘行頭傳遞了一個並不樂觀的信號。扭轉浮躁之風,既要從每個人的塌實行動做起,更要著眼于從社會層面建立規範,倡導健康向上的理念。
(戴求兵)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朱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