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央視網評] 抓好扶貧,增強後勁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24日 11:02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2006年11月23日上午十時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堅將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做好扶貧開發工作進行在線訪談。(11月23日《中國政府網》) 

    回顧我國扶貧開發工作20多年的歷程,可以説我國扶貧資金整體使用情況是好的,取得成績是顯著的。不僅得到了社會認可,國際上對中國的扶貧工作也是非常肯定的。具體表現在:一是農村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數量持續下降。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貧困人口是25000萬,1986年下降到12500萬,到2005年底我國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下降到2365萬人。這是扶貧開發工作20多年來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二是貧困地區生産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現在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97.8%的行政村通路了,98%的行政村通電了,96.4%的行政村能接收廣播電視,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三是社會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扶貧開發道路,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儘管2004年以來,媒體和各方面反映的扶貧資金使用問題中,真正屬於違規違紀的資金數額僅佔資金總量的0.43%。對此國家扶貧辦非常重視,立即進行糾正。還進一步修訂了扶貧資金管理辦法,要求省扶貧項目的安排要在主要媒體公開、公示。加大審計和檢查力度,對出現問題發現一個,嚴厲查處一個,絕不姑息遷就。同時不容忽視的是我國農村貧困現狀依然很嚴峻,特別是貧困農戶要脫貧致富仍然很艱難,與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相距甚遠,如何增強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後勁已成為各級領導幹部的重要課題。 

    實踐充分證明:貧困的地區要實現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要真正實施脫貧工程,重點是要解決好農民增收問題,而其關鍵則是解決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問題。為此,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  要堅持扶貧先扶智的工作思路。當前首先要強化教育扶貧工作,提高欠發達地區的勞動者素質,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意識和能力。要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技能培訓為主”的原則,積極與扶貧對口單位加強聯絡,通過實行訂單培訓,建立外出人員就業卡,召開在外務工典型代表座談會,建立在外流動人口臨時黨支部,拓寬就業渠道;開展多種方式培訓農民,讓每戶貧困戶掌握1-2項實用技術、增強貧困戶脫貧致富能力和發展的後勁。 

    二  要整合社會各方資源,用好扶貧優惠政策。當前在抓住國家加大扶貧投入的同時,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通力合作,在資金、政策、措施上多下功夫,多想方法,取得上級部門的同情和支持,實行傾斜扶持。繼續加大扶貧單位的聯絡力度,積極探索建立對口幫扶長效機制,用真心換真情,爭取他們更大的支持。真正落實“一戶一策一幹部”幫扶機制,完善其長效責任考核制度,發揮聯絡單位、個人的優勢。真正實行“分管領導負責抓,職能部門具體抓,有關部門協同抓”,從而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對口幫扶工作組織體系,真正做到扶貧工作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有措施,確保了幫扶工作紮實有效的開展。 

    三  要以産業化扶貧為切入點,帶動貧困地區調整産業結構,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在調整産業結構的過程中,既要注重經濟效益,還要注重生態效益。因此,不能再簡單沿襲過去的老辦法,必須以整村推進為切入點,努力改變生産生活條件,以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為切入點,努力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以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大格局考慮問題,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進一步增強欠發達地區的“造血”功能。 

    總之,各級領導幹部要按照“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要求開展扶貧工作,真正做到扶貧開發不留死角,小康建設不留盲區,讓欠發達地區的廣大農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使全國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劉純銀)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朱琳娜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