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河南大中專畢業生招聘會吸引了3萬多學子。潮水般的人群擠倒了會場兩扇玻璃大門,電梯也被擠變了形。(11月20日新華網/河南商報)
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有關部門為畢業生們提供了很多就業平臺。儘管如此,河南省教育廳提供的數字顯示,此次大會有260多家用人單位招賢,但前來應聘的大學生卻超過了3萬人,其中包括研究生。據悉,河南省2007年將有大中專畢業生約35萬人。擠破的玻璃門能否“折射”出一些關於大學生就業問題有益的反思?變形的電梯能否帶給人們更多制度性的探索和破冰?
擠彎電梯的那股力量早就孕育而成。今年7月份一項對全國近百所高校進行的“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六成大學生畢業即面臨失業。該項調查共6000多名大學本科畢業生參加,“本科生只要調整好心態、降低期望值,找到一份工作難度其實並不大,真正難的是大專生和文科生”。儘管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但許多高校的就業辦負責人認為,從整體上來看,目前本科生找工作其實並不算太難,真正難找工作的是文科類專業畢業生。而調查的結果呈“電梯狀”不免讓人覺得懷疑,難道越往下就越難?那麼,今後又會是怎樣的變數?其實,非數據化的模糊推論是在掩蓋一種趨勢,那就是不管是本科生還是大專生,找工作會越來越難,何況本科生、研究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嶄露頭角,連中學體育教師英語要達到五級;幼兒園招聘老師都要本科學歷。
擠彎變形的電梯應該有一個“出口”,這個“出口”就是政府應通過政策和舉措,鼓勵、刺激和引導大學生們自主創業,闖出一片新天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中提出:“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在創業教育的實踐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大批具備創新和創業能力的人才。日前,中央在《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職能,鼓勵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 目前大學生創業比例在發達國家一般佔20%—30%,而我國還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
大學生自主創業可能遭遇到遠比擠破電梯還要鬱悶的尷尬,有時候要“撞南墻”、賠本錢,嗆上一口水。以創辦河南失而復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楊金偉為例,他是一名大學生,打過工,不願意受制於人而發奮創業。他堅信自己的有償失物招領公司將來會成為一個行業,他不知道公司什麼時候才能盈利,什麼時候才能把自己投入的10塊錢賺回來,他還在樂此不疲的付出努力。但是,社會卻無法一下子接納這樣一個與傳統拾金不昧道德理念相背而行的行業,他在經營過程所遭遇的種種困惑嚴重地阻礙事業的發展。因而,政府和社會除了給大學生提供一個如趕廟會般的招聘會,更多的應倍加呵護大學生們的創業激情,小心翼翼地攙扶著他們在創業之路的跌跌撞撞,這樣就不致于使他們象沙丁魚罐頭般蜂擁而至於一場招聘會的電梯間。
中科院院士王選生前曾多次勉勵大學生們:“社會要鼓勵青年人勇於創新、冒險。沒有冒險精神,中國將出不了比爾 蓋茨、戴爾、楊致遠。但是,創業要付出極大的艱辛。在獻身學術創新中,創業者沒有權利像普通人那樣過安穩平和的小日子,沒有權利享受太多的生活小樂趣。創業者要面對的是漫長的創業之路。”擠破的玻璃門就像一面鏡子,不僅照出就業難問題,而且照出了中小學素質教育和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上的缺失,那麼,能否也照亮通往從源頭上緩解就業難的前行之路?
(梁江濤 )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朱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