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出席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15週年紀念峰會前夕,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來賓市和南寧市考察工作。10月29日上午,溫家寶前往來賓市橋鞏鄉下料村。看到路邊的稻田裏農民正在收割稻子,溫家寶立即停車走進稻田。正在割稻的壯族女青年黎莉和周圍的村民驚喜地向總理問好。溫家寶接過她手中的鐮刀,割了幾把稻穀,笑著説:“你看,我還沒忘記使鐮刀吧。”他問黎莉:“你家裏有幾畝稻田?”“一畝多。”黎莉答道。“種幾季稻子?”“兩季。”“畝産多少?”“每季有700多斤。”“還有別的收入嗎?”“還有甘蔗地。養了幾隻豬和雞。”隨後,溫家寶還向周圍的群眾詢問良種補貼、農機補貼落實的情況。當聽説村民們都加入了農村合作醫療,看病有了基本保障,溫家寶滿意地笑了。
不管是胡主席,還是溫總理到基層視察時,總愛和百姓交談,噓寒問曖,體察民情,這體現了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的理念。讓中央領導看到百姓生活的真實情況,讓百姓們有機會直接向國家的主席和總理“吐吐苦水”。你看看溫家寶的動作,他接過壯族女青年黎莉手中的鐮刀,割了幾把稻穀,笑著説:“你看,我還沒忘記使鐮刀吧。” 就這動作,讓我們看到了公僕的愛民之心。
記得上次看紀念紅軍長征的一個專題電視節目,當時國家主席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老紅軍一起觀看演出,胡總書記看到他前面一位老紅軍坐下時很吃力的樣子,就自己站起來,扶那位老紅軍坐座位,當時那位老紅軍由於用勁了怎麼的,怎麼也坐不下去,折騰了好一會兒,胡主席一直扶著他坐下去,當那位老紅軍轉過向來看到是胡主席為其幫忙時激動萬分。
從兩位領導的一些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的公僕心。
所謂公僕從字面上來説,公僕即公眾的僕人,也就是説國家公職人員是公眾的僕人,人民大眾是主人。公僕要在工作中不斷的體現出自己的公僕心,公僕就要深入人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公僕”就是“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就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就是要在工作中體現出中國共産黨人同人民群眾血肉相連、魚水相依的感情。如果沒有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為民造福、為民解難就無從談起,更談不上什麼公僕心。
我們身邊的公僕典範如上個世紀60年代,縣委書記焦裕祿的模範事跡曾傳遍神州大地,激勵著千千萬萬幹部群眾忘我地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90年代,地委書記孔繁森無私奉獻的寶貴精神,再次在黨員幹部中形成了強烈的震撼,成為人們爭相傳頌和學習的典範。二十一世紀,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階段,鄭培民以他“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的偉大的公僕精神,贏得了廣大群眾的衷心讚譽,集中體現了當代共産黨人的精神風貌和時代意義,是廣大共産黨員和各級領導幹部學習的榜樣。這些公僕無不從工作中都體現出了自己是一名公僕的心。
胡主席也好,溫總理也罷,為什麼他們的這種親民愛民思想能令廣大人民群眾感動,讓廣大領導幹部動情呢?這裡的關鍵是,中國共産黨現在已經是執政並領導市場經濟的黨,廣大幹部在各自的領導崗位上掌握著大大小小的權力,能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當好人民公僕,關鍵是看我們的領導幹部能否真正認識到我們的權力是人民給的,能否真正把群眾擺在第一位,能否真正在實踐中做好人民的公僕,為人民群眾掌好權、用好權。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目前一些官員就根本不把自己當公僕看,認為自己是當官做老爺,在一些官員思想中自己有權,就會頤指氣使,不斷亂用手中的權,認為自己的權力是黨給的,不是人民給的,有些人認為“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於是乘自己在位時就大肆貪污受賄,因而落得個雞飛蛋打,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你看這樣的人還少嗎?還有如王寶森、成克傑、胡長清、李嘉廷、李真、慕綏新、馬向東、李紀周、賈永祥、梁福全、徐其耀、張宗海、李玉書、楊楓、曾國華,還有一些組織部長、縣委書記的賣官案等,不一而足。溫總理躬行親為的表率作用,難道就喚不醒我們一些官員的良知?要想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不走到群眾中去行嗎?
黨中央反復告誡: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絡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作為共産黨人必須始終當好人民公僕。密切聯絡群眾、贏得民心,永葆公僕本色,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建設。(作者: 渭河飛狐)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