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部今天公佈的一項統計顯示:中國內地醫院長期負債額達到三百五十億元人民幣,去年全國醫院用於建設的資金為一百八十五億元人民幣,其中財政投入只佔百分之二十三,其餘是由醫院貸款和自籌。(11月3日 中新網)
不説不知道,一説還真是嚇一跳。作為暴利行業的醫院竟然長期負債達幾百個億,如此巨大的窟窿不但讓我等想不到,可能連一直抱怨看病難、看病貴的患者也想不到。而有關衛生經濟學專家指出,這是由於政府財政投入所佔比例很小所造成的,原來如此。
只是讓人質疑,“救護車一響,一頭牛白養”,“一進醫院門,不窮也要脫身皮”,顯見醫院利潤高得出奇、離譜得出奇,那麼這高利潤又流向何方?確實,時下醫院追求大規模、上檔次,在基礎設施上大動土木,豪華氣派的高樓大廈鱗比櫛次,這需要錢,更換醫療設備需要錢。而相形之下,是看病費用的成倍增長。那看不懂的收費項目,已讓患者為此買了單付了款,真正負債的不是醫院,而是處於弱勢的患者。
財政投入比例小,這是事實。但將醫院負債歸咎於財政投入,顯然是轉移公眾的視線,規避自身存在的積澱已久的深層次問題。首先,大醫院建築資源的嚴重過剩,醫療設備的大量閒置,這應是負債的主因。為追求所謂的規模與檔次,罔顧實際的大建、大購。結果是高樓建起來了,卻門可羅雀,那天價藥費往往讓患者望而生畏。因而,對醫院的這種“形象工程”、 “面子工程”,絕不能以負債了之,而應實行問責。
其次,一邊是醫院精湛人才資源的嚴重匱乏,一邊卻是機構臃腫,大量閒散人員人浮於事,無疑增加了醫院的經濟壓力。同時,醫院高福利、高待遇所帶來的負債,更是不可預測的 “黑洞”。
此前,有媒體報道今年全國用電價格大幅上漲,而漲的理由就是幫電力企業“脫困”。那麼,在“壟斷企業喊‘脫困’,就得公眾‘埋單’”的大語境下,衛生部拋出的這個 “醫院負債350億”的調查報告到底説明什麼?是否為醫院高價收費尋找新的藉口或招牌?這不能不讓人為此擔憂和質疑。
醫院“電燈不敢開,電梯不敢用”,對醫院來説無足輕重,可對患者來説卻是一件極為可怕的事。但願“負債350億”別讓患者來當“冤大頭”。(作者: 陸志堅)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