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出席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15週年紀念峰會前夕,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來賓市和南寧市考察工作。他深入企業、農村和社區,與幹部群眾座談,就發展優勢産業和特色經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擴大對外開放和加強民族工作等進行調查研究。(11月2日 中新網)
筆者注意到,溫總理在此次考察中有兩處“細節”十分感人:一是溫總理來到賓市橋鞏鄉下料村看到路邊的稻田裏農民正在收割稻子時,他立即停車走進稻田,接過村民手中的鐮刀割起稻子來;二是溫總理來到南寧市青秀區的獨嶺村,與農民一起剝著花生,親自點燃沼氣灶察看火苗,談笑風生地説著家常。
有誰能相信,一個泱泱大國的總理,一位日理萬機的總理,竟然與百姓如此零距離接觸,割稻子、剝花生、點沼氣,那種嫻熟的動作,那種樸實的百姓情懷,那種慈祥的笑容,無不讓人景仰,無不讓人感動,無不讓人為有這樣平易近人、求真務實的總理而驕傲和自豪。
記得溫總理在就任總理時,曾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詩句來勉勵自己勤政為民。事實上,總理無時無刻不在生動實踐著黨的宗旨,履行著自己的誓言。且不説其謀劃國是夙興夜寐,單説總理的每次考察所表現出的百性情懷,總是讓人感動不已。
去年7月,溫總理在廣西梧州看望遭遇超百年一遇洪水襲擊的梧州市幹部群眾時,他在村民林洪清家親自揭糧缸查看群眾的生活狀況;去年8月溫總理家在湖南調研時,他扶著拖拉機車門與坐在駕駛室裏的司機唐孟交聊家常,幫糧農李京勇數錢;而今年全國“兩會”剛一閉幕,溫總理便風塵僕僕地來到山西農村,進鄉村院落,入農家小宅,訪民情、聽民聲、察民意,了解“兩會”精神貫徹落實情況……。點點滴滴,無不詮釋總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高尚情懷。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成于易。”溫總理考察途中的這種“細微”,儘管與謀劃國是相比實在太細小了,然“一滴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輝”,細微之處見精神,就是這微小的細節,不起眼的動作,真切地展現了總理的崇高品德,感受到了總理那種平民、樸實、寬厚、慈祥的長者風範。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群眾利益無小事,溫總理的“細微”,無疑感召著我們為群眾服務,就當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事關群眾利益的柴米油鹽做起,只有切實解決了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就能凝心聚力奔小康,齊心協力謀發展。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傅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