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接待在公務活動中不可避免,是行政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不少地方、部門,公務接待明顯已經超出了“合理”範疇,成為一種不正之風,成為腐敗的一種重要表現,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和中央的高度重視,已經到了非下大力氣加以規範和改革不可的地步了。(10月30日新華網)
我國機關單位無論大小都有公務接待活動,整頓和規範公務接待也不只一次兩次了。但是,公款吃喝卻愈演愈烈,僅2004年全國就吃掉公款3700億元。公務接待中的問題為什麼難以扼制?筆者認為,這是因為公務接待具有“魔法”一樣的魅力,機關單位樂此不疲。
首先,公務接待是“潤滑劑”。公務接待的對象一般來説是上級領導、檢查人員和兄弟單位客人等,這些人都是與本單位有利害關係的,自然要熱情接待。把領導接待好,可以得到上級的肯定,少挑自己的毛病,工作上得到額外關照;把檢查人員接待好,可以使檢查順利過關,防止某些問題被糾住不放,成為被處理的典型;把兄弟單位客人接待好,可以建立起橫向的友好關係,將來自己到客人那裏去,也會得到同樣的禮遇。因此,公務接待已經大大超出了其簡單的定位,成為用公款疏通各種關係的“潤滑劑”。
其次,公務接待是“去污劑”。無論是黨政機關,還是比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其經費都是財政撥款,自然要接受來自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有些違規支出不能通過正常科目核算,就通過招待費變通,把招待費變成了一個藏污納垢的地方。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管理部門對公務招待比較寬容,一般不上升到違法違規的層面,很多單位便鑽了空子,把一些不合理支出放到招待費中。因此,公務接待已經擴大了其自身功能,成了處理違規開支的“去污劑”。
再次,公務接待是“粘合劑”。一個單位的公務接待通常由辦公部門或後勤服務部門承辦,有些接待人員是領導的心腹,與領導關係密切,看領導的眼色行事,所以領導對他們沒有防備之心,把很多個人的事情委託他們去辦。接待人員也在公務接待中解決一些個人問題,領導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長此以往,便形成了利益共享的“小圈子”,公務接待成了這個小圈子的“粘合劑”。
此外,公務接待還是“營養劑”。有些單位把公務接待定點到單位領導或接待人員的朋友和親屬所開的飯店,購買接待用品也到關係人所開的商店,有關人員可以從中得到回扣或好處。在這種情況下,接待人員往往不與飯店或商店討價還價,招待費花得越多,他們得到的好處就越多。所以,有些公務接待大戶就成了飯店的“上帝”,一些飯店寄生在公務接待大戶身上。招待費暗中回流,公務接待成了鼓起個人腰包的“營養劑”。
以上這些“招法”並不是所有單位都運用,但在一些基層單位卻表現得很突出,公務接待成了某些單位的“萬能劑”。 (羅天梁)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