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和諧社會需要“擁抱”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30日 09:34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據新京報報道:28日下午,幾名年輕人在王府井步行街高舉寫著“抱抱來自陌生人的關懷”的紙牌,微笑著與主動上前的陌生人擁抱。據了解,他們是從天涯社區看到長沙“抱抱團”的公益活動後,通過QQ群聯絡,自發來到街頭與陌生人擁抱。但是首次活動1個小時左右,“北京抱抱團”擁抱活動成員被警方帶到派出所教育。(北國網2006-10-29 11:01:48)

  據筆者了解到: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專家曾對“擁抱”做過深入研究結果表明,擁抱能夠增加人體後葉催産素的分泌,從而有效地克服抑鬱症及孤獨感,此外,還能降低血壓,降低患心臟病的幾率。擁抱既然有醫療功能和科學依據,何樂而不為?人是情感動物,科學依據也有力證明了人的心理情緒與生理相互影響,我們可想而知情感交流中的一個微笑、一句鼓勵、一次握手、一個擁抱、一片輕吻為何能在人心中産生巨大的能量。

  “抱抱團”有著積極的意義,它首先是一種網絡文化的社會實現。據報道,向陌生人擁抱活動源於一個網絡視頻,內容為某國外男子在繁華街頭進行的免費擁抱活動,以此向日益冷漠的人心説“不”,倡導一種人文關懷。“抱抱團”成員通過網絡相識,目的是讓那些原本擦肩而過的人們,因為這樣的活動影響,開始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真心微笑。如今,虛擬社會的網絡聯絡了遠在天涯的人,卻冷漠了近在咫尺的身邊人,網絡本身又是一種混雜信息的文化載體,網民能選擇這種感動人心的新穎形式帶到現實中來,是一種網絡文明與現實社會的雙重融合與進步。

  提倡擁抱,對傳統文化的創新、發揚和挑戰也有積極作用。我國是禮儀之邦,熱情好客、團結互助是我們的傳統,擁抱雖是一種西式日常禮儀,我國自古以來雖沒有擁抱他人的習慣,但抱拳作揖、鞠躬、甚至跪拜決不亞於擁抱的熱度、誠意與敬意度,深深彰顯著道德文明風尚。可是,今天人們的動作幅度越來越減少了,肢體語言甚至書面有聲語言都退化了,除了情侶或死敵外,也除了特殊的場合外,連親人都很少寒暄問暖了,何況如今還“不要和陌生人説話”的意識成為陌生人之間的藩籬,為了自我安全防患,“防人之心要有”變成了一些公安機關教育人民的方法。既然我國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統美德,就要發揚國人禮儀和仁愛精神,要擁抱,也要重拾禮儀之邦的傳統之心,更要剔除那種過度的人人自危心態,建設社會誠信風尚。

  孔子説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説乎,北京奧運即將來臨,人文奧運即將通過中國人的一張張笑臉、一次次握手和一個個擁抱體現,而且北京志願者主題正是“微笑北京”,我想舉國迎奧運,人人是主人,敞開胸懷,展示中國人的熱情,微笑著擁抱陌生人太重要了,何況人口流動加大的“陌生化”社會人際冷漠不可小視。美國法學家弗裏德曼這樣描述“陌生化社會”:“當我們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護我們,如警察;或威脅我們,如歹徒。陌生人撲滅我們的火災,陌生人教育我們的孩子,建築我們的房子,用我們的錢投資……”一個不會對陌生人表示熱情與關懷的社會是可怕的社會,網民的提倡擁抱正是現實所需要的。10月28日我國首部全面小康藍皮書公務顯示:中國近半貧困人口在城市。很難想像,一個貧富差距的社會,身邊的陌生人又正是你我的姐妹弟兄,一個正思考著“如何勸返農民工”的城市不會敞開胸懷擁抱基層人民,會是什麼樣的? 提倡擁抱陌生人的民間自發組織“抱抱團”實則鞭笞了官方,該施以“擁抱”首先是官員。

  微熱能融化社會堅冰,“抱抱團”街頭提倡擁抱也許意義不大,但是她可以通過人際傳播,影響深遠,宣傳意義就大過事件本身,提醒我們別丟失了人“擁抱”的本能情感力,實現一個良好的道德文明秩序就是從一個擁抱所産生的安全、信賴、溫暖等巨大力量開始。和諧社會是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社會,人際和諧是和諧社會的基石,實現“擁抱”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彰顯,和諧社會正需要這種“擁抱”!學會擁抱,善於擁抱吧!(作者: 中國吉祥0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唐峰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