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每年新增數十萬個品牌,但品牌生命週期平均不足2年。由於商標等知識産權意識淡薄,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在境外“搶注”面前銷聲匿跡。這是記者26日在此間召開的“商標及外觀設計的歐盟保護戰略”論壇上獲悉的。(10月28日新華每日電訊)
一個品牌,壽命只有2年不到,可謂生也匆匆,死也匆匆。每年新增數十萬個品牌,出生率不可謂不高;不足2年時間,這數十萬個品牌已悉數夭折,死亡率也同樣高矣。速生速死,多生多死,中國品牌陷入了一個“雙高怪圈”。中國品牌緣何如此短命?除了企業商標等知識産權意識淡薄之外,還有一個致命因素卻不該回避,這就是“一闊臉就變”。其實,因為“一闊臉就變”而致命的又何止一個品牌?這些年多少企業也同樣在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雙高怪圈”成了市場上匆匆的過客。
無論是品牌的速生速死,還是企業的多生多死,莫不是浮躁心態的折射,或者説是浮躁的必然歸宿。今天是一個機會無限的財富時代,又是一個急功近利的慾望時代。當猶如神話一般的暴富故事四處氾濫的時候,對財富的強烈渴望,使一些經營者的心中涌動著莫名的焦慮和躁動。他們開廠辦店,圖謀的就是一夜暴富,快速發財。因為骨子裏植滿了急功近利的基因,因此儘管在企業初創時也曾如履薄冰一般一絲不茍,然而一旦産品有了市場,馬上就得意忘形,要從“一闊臉就變”中獲取“倍增效應”了。於是或粗製濫造、或偷工減料、或缺斤短兩……舉凡一切弄虛作假的手段都統統使了出來。商家長了“勢利眼”,然而市場更有火眼金睛,這兩雙“眼睛”哪一雙更厲害,乃是不言而喻——品牌的速生速死,還是企業的多生多死,不正是最有力的佐證嗎?
市場經濟也是信用經濟。信用是市場經濟運行的重要規則,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本形態,是每一個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而急功近利則是信用的腐蝕劑。品牌也罷,企業也罷,一旦被失信腐蝕,不是元氣喪盡,奄奄待斃,就是陷入滅頂,萬劫不復。未見品牌與企業因“雙高怪圈”而導致財富損失的具體統計數字,但有據可查的是,我國企業在市場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經濟秩序問題造成的無效成本已佔到我國GDP的10%—20%,經濟損失每年高達5855億元。
説了這些,我們應該明白,急功近利的浮躁不除,投機取巧的失信不去,那麼縱然經營者有了強烈的商標等知識産權意識,恐怕也一樣會弄虛作假,更不必説,血管流血,水管流水,經營者腦袋裏本就沒有以誠為本,打造百年品牌、百年企業的理念,動的只是發了財就走的心思,又怎麼會去關注什麼商標什麼知識産權呢? (作者:奚旭初)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