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中國青年報》上一篇追憶王光美情係“幸福工程”的文章裏,有一個感人至深的細節:今年7月, 王光美再度病危時,曾表示希望她的女兒劉亭代替她,繼續關注和支持“幸福工程”。當她的女兒劉亭答應將“幸福工程”繼續做下去時,骨瘦如柴、已經不能説話的王光美,用充滿希冀的眼神望著女兒,吃力地抱起瘦弱的雙拳,作起揖來。
母親的素質決定著民族未來的素質。可是,在中國的貧困地區,貧困母親的生活境遇最為艱辛:她們沒有收入來源及生活保障,享受不到文化教育、衛生保健等基本社會福利;80%以上是文盲,半數以上患有各種婦科病。成立於1995年的“幸福工程”,就是要幫助中國貧困地區千百萬貧困母親擺脫貧窮、愚昧和病痛。當時,74歲高齡的王光美擔任組委會主任後,每天工作8~10個小時。作為第一批捐款者,她把黨中央發給她的兩千元過年錢全部捐獻出來;1996年10月,又委託拍賣公司將母親留下的、在“文革”後僅存的六件藏品全部拍賣,拍賣收入56.6萬元全部捐給了幸福工程;她不顧年事已高,多次抱病深入鄉村和貧困母親家中,訪貧問苦,進行調研工作。11年來,幸福工程圍繞“治窮、治愚、治病”,採取“小額資助、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脫貧”的方式,在全國設立了389個項目點,累計投入資金3.1億元,救助貧困母親及家庭15.4萬人,惠及人口69.5萬人,被救助的貧困母親以及家庭的脫貧率高達90%,社會效果十分顯著。
可是,按照人均1天消費1美元的聯合國最低標準,中國貧困人口的總數仍然不少於2億。面對這個龐大的貧困群體,筆者無法推測古稀之年的王光美,是懷著怎樣一種焦灼憂慮的急迫之心,去救助那些貧寒母親的。生命垂危之際,從王光美連話都説不出來,卻仍然向自己女兒作揖這個細節來看,我們分明感受到一個歷經坎坷、有著偉大愛心的母親,在生命盡頭戀戀不捨“幸福工程”的感人情懷。人世間,有什麼能比得上這無私的愛更讓人動容的呢?
母親不應該屬於貧困。面對王光美依然慈祥的遺像,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盡己所能地幫助貧困母親,讓所有貧困母親都能儘快過上幸福的生活。這既是每個社會成員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報答王光美這位偉大母親的最好方式。(作者:丁仁能)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