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四萬大學生失業折射了什麼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18日 10:29 來源:
新華社記者日前從江蘇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職介中心獲悉,全省一共有3.8萬多名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並領取就業服務聯絡卡,包括近5000名困難家庭的畢業生。一個省就有四萬大學畢業生的大量失業,折射出了什麼呢?
第一,大學在專業設置上的短視行為。據記者了解,這些未就業的畢業生中不少是學習法律、經濟、外語、金融、計算機、電子商務等專業,雖然入學時是熱門,但畢業時才發現對口的用人單位其實需求不太多,熱門成了“冷門”。由此可見,大學在專業設置上有“趕潮流”的現象,招生時那樣專業熱就大量招手,缺乏市場預測,只管自己把錢賺去了,不考慮學生畢業後是否能夠真正有用。實際上,市場經濟條件下,“熱門”和“冷門”是隨時在變換的,如果學校要對學生負責,就要冷靜分析時常情況,摒棄短視行為。
第二,大學生就業觀念仍然是個問題。近年來,不斷有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的新聞報道,但從這樣大量的大學畢業生登記失業的情況來看,他們在就業觀念的轉變上還存在問題。一是不能老是要求專業對口,應該主動去適應社會的需要,哪樣工作沒人做就去做哪樣,不會就從頭學起,年輕人頭腦靈活,精力充沛,應該沒有問題。二是不要把就業的概念只定位在大城市,只定位在機關事業單位,個體戶、民營企業、農村都可以作為選擇目標。三是針對現在大學生遍地都是的情況,大學生本身就要放下架子,要敢於吃苦受累,勇於自主創業。曾經報道的北大才子賣肉、串糖葫蘆、專家擦皮鞋等事例,雖然被認為是社會的笑談,但作為他們個人所表現出來的勇氣和觀念,還是值得讚賞和學習的。社會不需要“牛屎做鞭——聞(文)不能聞(文),舞(武)不能舞(武)”的人。
第三,社會的用人機制還很不完善,為大學生就業的大門敞開的還很不夠。這主要表現在一些地方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用人問題。近兩年來,中央國家機關每年都要公開招聘一萬多人,可是地方政府招聘了多少?難道就不需要吐故納新?就真的就沒有空缺崗位?有些地方只是象徵性的拿出少量的工作崗位來公開招聘,還開口就要碩士、博士研究生。一方面大學生就不了業,另一方面是一些初中高中生佔據了崗位,這種現象在不少的地方都還嚴重存在。
大學生失業折射出了什麼?中央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為此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一些地方只落實了登記這一項,這是很不夠的,光等極有什麼用?我們國家不是大學生飽和了,出現數量龐大的大學生失業,很不利於建設和諧社會,也不利於經濟發展,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黃草坪)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