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評] 盤點十一:黃金周數字的背後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07日 14:14 來源:
今天是“十一”黃金周最後一天,遊客返程已接近尾聲,2006年的黃金周也將結束,“十一”黃金周給我們帶來了什麼?黃金周讓我們收穫了什麼呢?我們來盤點“十一”黃金周,透視“十一”黃金周各類數字背後隱藏的問題,以借鑒與改進。
審視黃“十一”金周收穫,先來回顧回顧“旅遊人次”。2006年前7個月,入境旅遊人數累計為7063.61萬人次,同比增長2.22%,今年的“十一”黃金周雖然恰逢中秋佳節,但出遊的遊客依然在漲。據統計,北京黃金週全市客運量1275.92萬人次,去年同期客運量1255.86萬人次。(央視國際 2006年10月06日 14:14 )從國家旅遊局定期發佈的旅遊信息來看,旅遊人數不斷地增加。而2006年前7個月入境旅遊(外匯)收入就達174.55億美元,同比增長4.59%,按照“十一”黃金周龐大可觀的旅遊人數計算,對應的必是再有所增長的“營業額”和“創收數字”。例如:截止10月3日,全國119個直報景區點遊客同比增長17.45%,收入已經同比增長10.4%。
事實上,七天當中,全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享受休假制度,滿足著日益增長的旅遊文化需求,促進旅遊經濟發展的同時還拉動了相關産業的發展,如:金秋豐收季節的農業,因此,“十一”黃金周所創造出獨特而全面的“黃金周”消費經濟,也許比旅遊行業的收益更大。同時,盤算黃金周的收益我們也來看看“十一”黃金周的一些“付出數據”。據了解:截止到10月3日下午,大約有3700旅客和親屬在天安門走散,但通過巡邏民警的努力,無一人走失,令人感動。又有消息稱:今年廣州遊客的滿意度為98%,而遊客數目乃全國前列的北京,早在前幾年,來京遊客滿意度就幾乎達到100%,正是因為有著像普通民警一樣百無一失的工作才帶來遊客百分之百的滿意。這些例子我想不是個別的,它反映的是與繁雜的黃金周相對應的還有各監管部門的週轉:旅遊部門從9月24日期就開始發佈國家旅遊信息通報,信息的及時發佈,溝通了情況,提供了決策依據,也影響和引導了人們的出遊和返程;從安全生産到安全管理,從執行者到監督者,大到鐵路民航等交通部門,小到公交車和出租車的有序運行,大到公安部門的管理部署,小到旅遊景點民警和接待人員,他們安全接待秩序的維護和服務,才使得的黃金周有效、和諧的運轉,才給旅遊業、商家、企業帶來“黃金周消費經濟”“盆滿缽滿”的喜人收益。
因此,我們盤點黃金周也應不忘社會各部門的成績與貢獻。同時,我們收穫喜悅的同時也收穫問題,看到“黃金周經濟”歷年來的付出、收益與進步,也要看到不足,我們無妨再盤算盤算“十一”黃金周的另一“賬本”,也許會讓“黃金周”的“黃金”大打折扣。從經濟學角度講,消費者、生産者實現的收益和創收猶如黃金周的“GDP”一樣,滿意的背後隱藏或帶來的問題不小。真正有效益的旅遊品牌有多少?能陶冶人們的旅遊項目,品牌數量有多少?暫且不説各地旅遊精品少和品牌意識缺乏問題,變本加厲地是旅遊項目的開發和管理規範化問題,來自國家環保總局的資料顯示,在環保總局檢查的22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有82個存在違規開發活動,佔36.3%,這提醒了旅遊管理者和旅遊經營者不要盲目地追逐經濟利益而忽視管理與質量的加強與提高。又如文明旅遊問題,“文明”與“不文明”是無法用數字估量的,不文明的行為必然令人大煞風景。而旅遊環保、文化遺産保護是文明旅遊一直以來的重點,問題在“十一”黃金周依然突出。據了解,八達嶺長城和故宮超過最佳容量,其中八達嶺長城接待4.36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4%,慕田峪長城就接待了1.81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26%。而我們不能停留在遊客數量上的滿意!長城的個別例子折射的是不僅是文明旅遊問題,更是我國文化遺産保護目前面臨的嚴峻現狀:文化遺産承受著巨大遊客量與不文明的雙重超重荷。“扔垃圾”與不“扔垃圾”,“破不破壞”歷史遺跡僅一步之遙,跨過去增色不少,一舉多得,增值無限,遊客的不文明行為破壞的不僅是人們的旅遊心情和旅遊質量,還損壞的是自然景點不可再生的生態環境和寶貴的文化遺産,一旦受損國家與集體財産無法挽回,即使通過外部管理和維護其成本是巨大的,因此徒增的遊客亂扔垃圾、破壞歷史遺跡不是小事情,如不文明,科學,綠色地進行旅遊消費,也讓商家以及整個社會“虧本”。
黃金周制度是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建設小康和諧社會的重要戰略舉措,順應了社會發展潮流,社會各部門的有效管理也使黃金周制度不斷走向成熟,我們值得慶賀,然而通過一番清算,基本的文明素質問題都已經上升到制度公約和國際形象層面,説明我們的黃金周還不是完全成熟與理智,頗多稚嫩之處根本在於社會道德文明法制與日益發展的消費經濟、文化生活需求不協調,因此黃金周的經濟收益帶來的應是綠色、科學、文明、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化考量,包括旅遊項目的品牌含量、文化含量、創新含量,以及人的文明素質含量,其中日益增長的旅遊文化需求,給文化遺産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帶來巨大沉重的壓力和挑戰,如何加強管理、有效限制遊客數量,又要協調經濟利益是燃眉之急,我們需要的是立足長遠,社會精神文明與經濟全面進步的“黃金周”。黃金周將要堅持辦下去,我想對此進行反思與改進意義將超過“黃金周”本身。(作者:中國吉祥0)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