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解決農業的最終出路在科技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9日 18:15 來源:
新華網瀋陽9月18日電(記者石慶偉)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近日在參加遼寧省農科院建院50年慶典時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袁隆平指出:“雜交水稻育種的突破,使困擾中國幾千年的糧食問題基本破解,下一步的任務是要在確保糧食高産的前提下提高質量。”
我國是13億人口的大國,大約佔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然而,“世界上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一旦水稻生産出了問題,將影響億萬人的生存,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突破,不僅破解了中國的糧食短缺問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所以説,解決好吃飯問題是我國的頭等大事。但是,“中國以世界上7%的耕地承擔著養活世界上22%的人口的重任,人多地少的國情使得糧食安全問題一直困擾著中華民族。”袁隆平深有感觸地説,“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提出解決農業問題的三個辦法是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鄧小平説,解決農業問題的最終出路靠科技,實踐證明確實是這樣。”
毋庸質疑,“解決農業問題的最終出路靠科技”。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科技創新為我們打開了生存之門、致富之路。但是,早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我國的農業曾經放過“衛星”,不少地方都號稱自己的水稻畝産突破上千公斤,甚至還出現互相攀比的現象,嚴重失真,違背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其結果還是沒有解決自己的肚皮問題。
現在,我們國家非常重視農業發展,以科學態度去進行農業生産,尤其是在水稻課題上不斷有新的研究成果。“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長期致力於水稻研究,用他的親身實踐,破解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科技攻關成為他人生奮鬥的宗旨。“從2000年到2004年短短幾年間,以他為首的中國科學家便接連攻克了雜交稻畝産700公斤和800公斤兩個大關。”儘管他取得了世人為之讚嘆的成績,但袁隆平先生並沒有滿足,他説,“中國水稻研究遠遠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困擾中國幾千年的糧食問題基本破解,地球上水稻畝産的最高極限是1500公斤左右,攻克畝産900公斤目標後,我們還要向畝産1000公斤發起衝鋒。”完成這一目標,都是要以科技著為前提保證。
“十一五”中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宏偉規劃,並把它放在頭等的重要位置,它非常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加快建設新農村的步伐是民心所向,它需要我們要以科學的頭腦、求真務實的精神去搞農業。什麼時候違背了科學的態度,什麼時候就會停滯不前,出路自然也就沒有了。(作者:海拉爾鷹)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