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大師要引進,更要培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8日 17:27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根據教育部日前公佈的“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我國將從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學或研究機構的優勢學科隊伍中,引進、匯聚1000余名海外學術大師、學術骨幹,建設100個左右世界一流的學科創新基地。

  一個學科和領域的大師、學術骨幹,由於長期從事本領域專業技術工作,大師們對所從事學科常常有著獨特的理解和感悟,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往往能夠為人們指出今後的學術發展方向,以及努力目標。經驗表明,學術大師們一旦把優秀的成果帶回來,優秀的人才積聚起來,很快就會形成一個學科發展的高地。從這個意義上説,引進海外優秀的學術大師、學術骨幹,是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迅速縮短我國科技發展、學科建設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提高高校整體水平和國際地位的好辦法。

  但是,世界排名前100位大學、研究機構中的學術大師、學術骨幹,畢竟是一種非常希缺、有限的智力資源,也是世界上很多大學和科研機構爭相聘請的對象。在我們的科研環境和學術發展基礎還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這些頂尖的學術大師們是否願意到我們這兒來,來了之後能否全身心投入地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從而達到我們預先的設想,現在還很難説。

  其實,在學科發展和科技發展中,除了走出去、引進來這兩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最主要的還是要立足於國內,培養我們自己的學術大師和學科&&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論斷,早已經為經濟社會發展所證實。因此,只有培養一大批頂尖的科學技術人才和戰略科學家,才能提升我們的科技競爭力,才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目前的問題是,我們雖然不乏很有潛力的學術人才,但是,學術發展的氛圍不很理想:科研體制僵化呆板,學術造假屢禁不止,學術官僚現象根深蒂固,科研走穴現象很有市場,浮躁之氣充斥大學校園,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9月5日的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上,政協常委張濤指出每年國家統計的數萬項科研“成果”中,90%以上無實際價值,形成了大量的“科技泡沫”。這種現狀,顯然不利於學術大師的培養。

  想方設法引進海外學術大師是必要的,然而,不遺餘力、不拘一格地培養我們自己的學術大師,尤其顯得急迫。我們不妨認真考察一下大師産生的土壤和條件,認真檢討我們在機制、觀念、管理等方面,還有哪些妨礙大師産生的梗阻和藩籬。這些工作做好了,即使在大師們聘期結束後,我們也能憑著這些成熟的良好機制,培養出自己的學術大師來。(作者:丁仁能)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柳博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