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把論文寫在新農村大地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6日 14:48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北京農學院師生把論文寫在京郊大地上,“十五”期間推廣高新技術成果120項,在北京郊區的農業推廣效益達到12億元,獲得國家級、省部級、市級科技興農獎項共34項次。他們還為京郊22個村鎮和科技園區制定了科學發展規劃,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服務“三農”效益明顯,贏得了廣泛讚譽。(9月13日《農民日報》)

  眾所週知:我國是一個傳統農業國家,農業、農村和農民支撐了整個國家的發展。為加快農村發展,2004年以來,中央連續三個1號文件的出臺和實施,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城鄉統籌發展呈現良好開局。但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明顯滯後的局面是長期形成的,改變農業和農村的落後面貌必須付出長期的艱苦努力。必須清醒地看到,農業依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投入不足、基礎脆弱的狀況並沒有改變,糧食增産、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並沒有建立,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並沒有消除,農村改革和發展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和攻堅階段,保持農村發展好勢頭的任務非常艱巨。也就是説: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重大歷史任務。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推進,將出現一次前所未有的人才需求熱潮。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去年我國各類高校在校生已超過2000萬名,普通高校畢業生一年就有300多萬名。如果按當年72.6%的總就業率計算,每年將有90多萬名畢業生暫無就業崗位。這對新農村建設來説,是巨大的人才資源。然而在現行高考及就業體制下,加之城鄉二元結構和巨大的利益落差,城市像一台巨大的人才收割機,一茬茬地收走了農村培養出的成熟人才,一批批跳出農門的學子除了千方百計地擠進城市,再也不願回鄉反哺。

  建設新農村不是靠一陣陣的運動能解決的,這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尤其是農村來的大學生,我們責無旁貸。我們要努力,要呼籲讓更多人的關注農村、農民、農業問題,讓更多的人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潮中來。在這次熱潮中,政府必須投入相當多的實力,有足夠的重視,把扶貧與建設農村結合起來,工業、商業應補充農業、成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鼓勵有志之士,尤其是大學生去農村創業發展並給予政策上優厚條件。建設新農村應從建設農村基層民主政治開始,與反腐鬥爭相結合,同時掀起大學生支農運動高潮。記得團中央青農辦曾聯合國內研究“三農”問題的專家學者建議建立大學生支農協會,各高校建立分會,利用暑假、假期把下鄉調研與支農支教相結合,主要帶給農民新思想、學法律、講政策,輿論上要敢於承認現實,講真實、講實話反映現實問題。讓更多人把論文寫在農村大地上。在這方面,北京農學院有很好經驗,他們把産學研基地建到農民身邊。通過“農業推廣項目”、“星火計劃”、“豐收計劃”、“科教興村試點”、“彩虹工程”、“金橋工程”、“科技扶貧”、“科普列車西部行和老區行”等多種形式,在農村建立産學研基地70多個,共組織千名師生投入7萬餘個工作日進行科技推廣工作。科技推廣與學校教師的科研較好結合,大大縮短了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産力的週期,使科研成果直接産業化,促進農民增收,在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院校的科研水平。真正實現了雙方互贏的目的。

  人是生産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建設新農村的關鍵是要培養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的新農民。從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來看,無論經濟發展,還是社會事業發展;無論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精神文明建設,都需要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也就是説,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除了資金外,更需要是人才。讓更多大學畢業生熱愛農村、奔向農村、紮根農村和報效農村,除了各級政府在制度設計中予以傾斜外,還需要通過“大學生村官計劃”等方式,開發就業崗位、打造創業平臺、消除利益落差,同時也需要“知識青年”們更新就業觀念,把反哺農村作為一種自覺行動,到農村廣闊天地建功立業。把自己的優秀論文寫在農村大地上。(作者:劉純銀)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