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職業教育何時才能走出低谷?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2日 16:22 來源:
新學年開始了,近年來比較受歡迎的各類職業技術學校,不時傳來迎新的熱鬧聲。不過,來自廣州的一個消息,卻給這股熱潮降了降溫:日前,廣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向全市17所職業技術學校發出通知,強令控制招生人數,以避免因為教學設施不足而可能導致的負面效應。有專家呼籲,與其發出“限招令”,不如儘快加大對職校教育的投入和支持。(9月12日《人民日報》)
當前,我國正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製造業基地,但我國的技工特別是高級技工卻嚴重短缺,兩者形成強烈反差。據了解,高級技工已經成為目前我國裝備製造業奇缺的關鍵性人才之一。僅北京市每年技工缺口達33萬人,而技校、職高、中專等學校每年畢業的技工只有七萬人左右。即使在裝備製造業基地瀋陽市,缺口最大的10個崗位中技工就佔七席,分別是鏜工、銑工、車工、鈑金工、安裝工、氬弧焊工、機械技工。而現有的技工存量也有斷檔之憂,年齡結構偏高,多在40歲以上,技能水平偏低,初級工過半。其實,類似上述情況在全國具有普遍性。據初步統計,我國各類製造業中,僅數控加工人才缺口就超過了60萬人,而且需求日益增加。正如留學德國的職教專家周陽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不無憂慮地説:“從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來看,短期內這一市場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超過1000億元,按照教育衍生的工作崗位和産生的潛在價值來計算,甚至上萬億元。”但當前市場的混亂局面卻非常嚴重,如不少學校為瘋狂搶奪生源、“工學交替”變成“以工代學”、部門聯手實現“擴招”和披露虛假消息吸引生源等,這些都影響了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如再不抓緊時間正本清源,很有可能對中職教育和整個中國技術工人産業鏈産生破壞性作用。
為適應形勢需要,目前我國已經將職業教育放在與農村教育、高等教育並列的戰略地位。去年底,溫家寶總理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當前我國就業和經濟發展正面臨著兩個大的變化,社會勞動力就業需要加強技能培訓,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培養更多的高級技工,因此,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按照計劃,在今年招生人數增加100萬的基礎上,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明年還要增加100萬人,力爭經過幾年努力,到2010年,中等職業教育年招生規模達到800萬人,大體相當於普通高中招生規模。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增加職業教育投入,但由於歷史欠賬較多,職業學校的師資水平、教學設施等方面還不能滿足大幅擴招的需求。正如一些技校校長們所説:“前幾年,頭疼的是招不到學生,如今,面對不斷湧來的學生,校舍、師資和經費的短缺問題開始讓他們憂心忡忡。”
近年來職業技術教育的火爆反映出社會觀念的可喜轉變,家長和學生們從以前的只追求高學歷開始向“不唯高,只唯實”轉變。而當前技校遇到的一些現實問題,則是長期以來對職業教育投入相對不足造成的。因此,與其發出“限招令”,不如政府進一步加大對技校的投入和支持,只有保證了教學質量,學生們才能更好地掌握一技之長,才能走出低谷實現良性循環。(劉純銀)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