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回顧重慶抗旱對人民説聲感謝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2日 16:19 來源:
今年夏天,重慶遭遇少有的高溫天氣,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災。據統計,今年的伏旱已刷新八項氣象歷史記錄:14個區縣降水量創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小值;全市平均降水為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少;全市大部分地區35℃以上的高溫天數超過39天,為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第一位;37℃以上的高溫超過25天,位居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第一;全市30個區縣出現了40℃以上高溫天氣,25個區縣40℃以上的高溫天數超過5天,19個區縣超過10天,位居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第一;全市20個區縣日最高氣溫突破42℃,綦江8月15日及16日最高氣溫44.5℃,為本市出現的歷史最高氣溫記錄;23個區縣日最高氣溫突破當地歷史最高值;全市30個區縣蒸發量為歷史同期最多。
據當地權威媒體公佈的消息,全市40個區縣農作物受旱面積達1277千公頃,乾枯319千公頃;792萬人、731.30萬頭大牲畜臨時飲水困難;9373眼機電井出水不足。全市因旱直接經濟總損失80.4億元,其中農業經濟損失59.5億元。
因此,重慶人民進行了一場意在“抗旱保飲水、抗旱防火災、抗旱防疫病、抗旱奪豐收”的抗旱救災鬥爭。9月10日,中共重慶市委和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出了《致全市人民的感謝信》。在《感謝信》中説:“經過一百多天艱苦卓絕的奮戰,我們終於取得了抗旱滅火戰高溫以及減災自救的決定性勝利。”因此,“我們謹向為抗旱防火戰高溫付出心血和汗水、做出巨大貢獻的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深深的感激!”(見9月11日《重慶晚報》)
重慶的抗旱救災,固然離不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和支持,離不了國家部委和兄弟省市的支援,但最重要的是,全市人民的同心同德,眾志成城,才能“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的限度”,才能“確保全市正常的生産生活秩序,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其中涌現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跡。
沙坪壩區公安分局曾家派出所民警何偉為撲滅山火、保護群眾而英勇犧牲;重慶消防總隊排長車濤,在給群眾送水中奮勇當先,不幸以身殉職,公安部已經批准他為革命烈士。戰士們在整理烈士遺物時發現車濤的工作筆記本扉頁上,留著這麼一段感人的話:“我生來就是為黨和人民服務的。對人民尤其是庫區的人民,我視他們為父母。為他們,我願意拋頭顱、灑熱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車濤的壯舉和思想境界,集中體現出無數個抗旱群眾的精神面貌。而由“越野e族”重慶大隊車友發起的民間送水活動,則集中體現了民間自發的積極性。29輛越野車,有現代、途銳、帕拉丁、卡宴、路虎等名車,都是私家車,所有花費都是自費,車隊成員年齡最大的59歲。他們冒著酷暑在山路裏顛簸上百里路,給缺水老鄉送去10余噸清水。還有,8月23日下午在解放碑、沙坪壩、楊家坪、南坪、萬州、永川等地舉行的“自強不息,人人重慶”大型賑災義演,踴躍前來捐款的,有70高齡的老人,也有稚氣未消的孩童,有過路的市民,有身扛扁擔的“棒棒”,有老闆,有幫工,有白領,有明星,也有下崗工人,家庭婦女,享受低保人員。短短5個小時中,募得愛心捐款1.2億。……動人事例不勝枚舉,這正應了那句話:“民氣可用。”
據統計,全市各地共有651.59萬人投入抗旱。開挖機電井30454眼,組織機動送水車12072輛,並依靠提水、引水、打井等各種措施緩解了453.49萬人、385.49萬頭大牲畜的臨時飲水困難。
這真正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正像《感謝信》中所説:“工農兵學商,東西南北中,不分老幼,不論貧富,和衷共濟,互助互愛,親幫親、鄰幫鄰,強扶弱、富濟貧,全市人民共同奏響了一曲社會主義大家庭大團結、大協作的最強音。”
因此,中共重慶市委和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出《致全市人民的感謝信》太應該了。這是重慶3200萬人民的勝利,是“團結就是力量”精神的勝利。按照過去的習慣,抗災勝利了,往往要趕快對政府表示感謝,感謝政府對人民群眾的關懷,感謝政府採取的措施,有些人,還要“與舊社會進行比較”,如何的大災之年保平安、大災之年保收成,等等。那是舊觀念了。誰應該感謝誰,道理不説自明。毛澤東説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我們的任何事業,不管是改革開放,還是經濟建設、抗旱救災,如果沒有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將會一事無成。任何成績的取得,任何勝利的取得,首先不要忘記的就是向人民群眾表示感謝。在這一點上,中共重慶市委和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出《致全市人民的感謝信》的認識是很到位的。
重慶是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是紅岩精神的發源地。重慶的歌樂山是一座人民共和國民族精神之山,是一座烈士鮮血凝固而成的山,它的一草一木都記錄著先烈們“失敗膏黃土,成功濟倉生”感天動地的英勇業績。重慶人將紅岩精神總結為“救亡圖存的愛國精神、不畏艱險的奮鬥精神、和衷共濟的團結精神、勇於犧牲的奉獻精神。”紅岩精神,在抗旱救災中得到了延伸。戰勝百年一遇的特大乾旱,讓世人看到了重慶人民的脊梁。
現在抗擊旱災的戰鬥已經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災後自救的任務還非常艱巨,少數區縣旱象還沒有完全解除。還有,防汛工作也不可鬆懈警惕。今後的一切工作,都還要靠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感謝,將是永遠的主題:感謝我們的人民,感謝人民的參與,感謝人民的支持,感謝人民的理解,感謝人民無私的奉獻。—— 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對人民説聲感謝。(華瑩山農夫)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