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學生需要“三大件”嗎?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09日 16:09 來源:
新學年伊始,被稱為學“三大件”的電腦、手機、MP3又一次成為炙手可熱的商品。筆者近日採訪時發現,儘管有不少學生並不需要這些東西,但配備“三大件”時仍可謂“又快又全”,且無一例外都需父母掏腰包。(2006年9月9日星期六《工人日報》電腦。手機。MP3開學三大件“全副武裝”父母“撥款”)
既然學生並不需要這三大件,那麼為什麼要配備呢?原來是學校老師上課都用ppt課件,沒有MP3就無法將老師所授的課程拷回去,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有了MP3就必須有電腦,沒有電腦還是等於零。有的學生為了和老師聯絡方便,又買了手機。如此這般,這三大件,少了哪一件都不方便。
有統計顯示,在校大學生中,電腦擁有率超過50%,其中23%是筆記本,最主要的用途就是上網,僅有少量學生表示電腦主要用於學習。手機擁有率超過85%,價格以1200~1500元之間的最多,用途多為“方便與同學、老師、家長聯絡,方便找工作”,隨之而來的是手機話費,一般為每月50~80元。MP3播放機擁有率約25%,購買理由多為“可重復使用”,“帶有錄音筆、貯存盤等其他功能”,“不用花錢買磁帶、CD,比較省錢”等。
對於家庭條件好的,其父母能給予撥款幫助,滿足了孩子的需求;對於家庭條件不好的,有的是靠助學貸款上學的怎麼辦?誰知,仍然有夠買的。如,有的貧困生説,“我學的是教育技術,對電腦、網絡技術的要求比較高。許多老師上課都用ppt課件,需要拷回去學習,要求作業是電子版的,做好就發到老師郵箱裏。有時甚至班裏發一個通知都是通過QQ群或手機,沒有電腦幾乎無法與外界交流。”據悉,這名大學生家裏還有一個弟弟在上高中,自己大一剛入學時學費是靠貸款解決的。對於買這“三大件”,這名學生説,也不是到了非買不可的地步,寢室室友有電腦,向他們借完全可以解決問題。
據有關專家分析,這是攀比心理在作祟,應該加強引導。目前許多學校中都存在一些學生拿著父母的錢甚至貸款亂花的現象,主要在於學生中或多或少存在著攀比心理,受“別人有了,我不能沒有”心理的驅使,不斷追求“高品質”生活,促使其消費。再説有的家長觀念認識也導致學生有這種“消費觀念”。比如,有家長認為,“現在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交往圈子,需要手機、電腦這些現代設備,這些都是人際交往必需品。從孩子將來發展的角度看,現在不懂這些東西的話,在社會上根本無法立足,不給她配能行嗎?再説這些東西也花不了多少錢,沒必要讓孩子受委屈。”為此,有關專家呼籲:“學校、老師、家長、社會等各方面應該對學生加強引導,讓青少年樹立積極健康的消費觀念”。
從學生用的“三大件”看,應當是正確引導,注重從實際出發,克服攀比心理,樹立積極健康的消費觀念尤為重要。一些學生靠貸款求學的,採取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的辦法,購買“三大件”就不足取,容易滋長不良的消費觀念,讓支助者心裏不踏實。就是家庭條件好的,也應該根據學有所用安排,不必當作“裝飾品”。
理性消費才為上策!(作者:沈宏勝)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