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期待"一村一品"道路越走越寬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31日 13:52 來源:
8月30日,安徽省副省長趙樹叢在宣城市召開的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暨“一村一品”推進會上強調,圍繞塊狀農業,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走“一村一品、一業一社”的産業興村之路,向特色産品、規模、加工和市場要效益,實現生産發展,促進農民增收。(8月31日《安徽日報》)
眾所週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局出發,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我國有13億人口,農村人口占大多數,農業和農村發展搞不上去,農民生活得不到顯著改善,我們就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不能實現全國的現代化,不能實現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能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國強調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採取一系列支農惠農的重大方針政策和有效措施,農業和農村發展呈現出良好的態勢,農民生活不斷有所改善。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相比,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還面臨著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如農民增收緩慢,農産品競爭能力不強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加快推進現代化,必須妥善處理工農城鄉關係。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一個重要機遇期,我們必須下更大的決心、拿出更多的投入、進行更紮實的努力,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在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堅實基礎。
而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就得要充分考慮農民的意願。只有農民自己才最知道自己迫切需要什麼。當前關鍵是立足農村的實際,即應該從方便農民的生産生活入手,時時處處體現農村的特點,保留農村悠久的反映民族特色的優良傳統,而不要總是拿城市的東西來生搬硬套。特別是在新農村建設規劃和佈局上,要和農民進行充分的協商,而不能靠強迫命令的辦法,不能搞包辦代替,而是要引導扶持。要切記村莊是農民四季勞作和日常居住的家園,村莊的規劃、整治和建設,只有真正方便農民的生産、生活,並給農民帶來實惠,才能受到農民的歡迎。
筆者認為:當前各地正在推進“一村一品”工程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各地要因地制宜,避免千篇一律。也就是説,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塊狀農業,做到人無我有,實現錯位發展。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一村一品”,是加快特色塊狀農業發展的最好途徑,有利於集中生産要素的投入,推進標準化、規模化生産、産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把特色主導産業做大做強;有利於推廣現代農業科技和裝備,實現産業發展與現代科技高位嫁接,促進農業發展由資源依賴型向科技支撐型轉變;有利於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解決小規模生産經營和大市場的矛盾;有利於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因此,各地要緊緊圍繞提高農業競爭力這一主線,促進農業産業化發展,延伸“産業鏈”,增大農産品的附加值。要加快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改善農業生産與物質裝備條件,深化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産品質量,轉變農業經營方式並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充分發揮“一村一品”在農村生産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期待農村“一村一品”道路越走越寬。(作者:劉純銀)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