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評] 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7日 14:21 來源:
8月6日,是季羨林先生的95歲生日。這位學貫中西、育人一生、筆耕一生、真話一生、坎坷一生、真誠正直的學者,是中國的“國寶”級人物、中國文化界的泰山北斗、更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在國內外學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受到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溫家寶總理國事繁忙、日理萬機,但對季羨林先生的生日記得清楚,心中一直牽掛著這位為國家文化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耄耋老人。8月6日上午9時,溫總理來到解放軍總醫院病房向季羨林先生祝賀生日,他緊緊握住季羨林先生的手説:“今天是您95歲生日,我向您表示祝賀。”“您最大的特點就是一生筆耕不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寫的作品,如行雲流水,敘事真實,傳承精神,非常耐讀。我剛剛看過您寫的《我的人生感悟》和《季羨林論人生》,有幾篇文章我讀了幾遍。”(新華網8月6日)誠摯的話語感染著在場的人們以及電視機前億萬群眾。兩人還就哲學、文學、和諧建設等話題進行了真誠探討,總理的知識之淵博、見識之高遠讓人感佩不已。
這位以愛民親民著稱的平民總理,操勞國事殫精竭慮、嘔心瀝血,關愛百姓細緻入微、情真意切。溫總理的這雙手曾經握住農村婦女熊德明的手,為農民工討要工錢;曾經和艾滋病患者的手緊緊握在一起;曾經摟住因災害失去父母的孤兒而潸然淚下;更曾經在今年“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激情揮舞、語震四座:“中國的總理懂得一個道理,就是知難不難,迎難而上,知難而進,永不退縮,不言失敗。”這一幕幕動人的場景深深烙印在了國人心中。
如今,溫總理的手第三次又緊緊握住季羨林先生的手,聯想到近期黨中央、國務院邀請全國51名農業科技專家和農村實用人才到北戴河休閒度假,這都充分表達了我們黨對知識分子的深情關愛和體貼,非常清晰地全黨全社會傳達了黨中央、國務院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政策信息和路徑指向。正如總理所説:“我們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首先就要尊重知識分子。無論是實現科學發展,還是構建和諧社會,都離不開知識,離不開人才,離不開知識分子。我們要堅持黨的知識分子政策,關心、愛護、信任知識分子,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這是對我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政策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再一次強調和重申,鼓舞了全國知識分子的鬥志,對於構建和諧社會,保持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科學發展都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當今時代,科技競爭和人才競爭已成為國際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知識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和關鍵作用日益突出,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可以説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方面佔據優勢,誰就能夠在發展上掌握主動。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和知識分子工作。早在1977年,鄧小平同志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中就提出,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沒有知識,沒有人才,怎麼上得去?要反對不尊重知識分子的錯誤思想,一定要在黨內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了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今年初黨中央、國務院又做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決策。由此,全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更加濃厚,並不斷構建鼓勵科技人才創新冒尖以及科技投入的嶄新體制機制,為他們創造條件,讓他們專心致志地做研究工作,從而使富有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傳統的中國知識分子在新的歷史時期,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做出新貢獻。
溫總理看望的是季羨林先生一個人,卻溫暖了全國知識分子的心。我們希望,各地、各部門的領導幹部都要向總理那樣與知識分子交朋友、心貼心,切實關心他們的生活,改善他們的科研條件,也像鄧小平同志那樣真誠地給科技、教育部門的同志當後勤部長,為我國到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進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共同奮鬥。(作者:晨曦wt)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郝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