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透視“公務員不安全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9日 11:54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有消息説:近日,記者從杭州市七醫院獲悉,由該院院長&&的課題《公務員人格特徵與考核績效及個體幸福感關係研究》已經完成。據悉,此次課題共調查了94名公務員,其中男性72人,女性22人,平均年齡39.53歲。在接受調查的公務員中,有心理問題的佔近17%,這一比例與浙江省最近公佈的全省精神衛生狀況數據持平。調查發現,公務員的孤獨感和不安全感比一般群體強烈。(7月17日杭州日報)

  據説,立即引來多數網民的激烈反駁,甚至是強烈批判。在他們看來,公務員是沒有權利訴苦的,因為在他們身邊有更為孤獨、更為惶恐的人群,面對脆弱的那些人,公務員已經“身在福中”。如果,此時公務員還不知足,那其他的群體該如何生活?

  或許,這種情緒有些偏激。認為“公務員沒有權利訴苦”是站不住腳的。我們都生活在躁動、快節奏、有壓力的環境中,任何人都可能産生心理問題,有那麼點孤獨感和不安全感也很正常。誰也沒有權力禁止公務員“訴苦”。認為“公務員沒有權利訴苦”是一種不正常心態的流露。但是,認為“公務員的孤獨感和不安全感比一般群體強烈”,卻讓人難以相信。

  我想起深受群眾歡迎的著名演員高秀敏因心臟病突然去世,群眾自發地表示懷念以外,卻有媒體把明星説成是危險叢生、極為艱難的職業,呼籲各界要給明星更多的“關愛”,立即令公眾感到“肉麻”。這兩件事具有某種內在的聯絡。什麼事都別過分,一過分,就令人反感。

  我看過某小學做過的問卷調查,讓學生們選擇今後想從事的職業。選擇當明星的(包括演藝界明星和體育明星)、當官的、當大老闆的,佔90%以上。只有少數人選擇當教師、當科學家、當作家和詩人。沒有一個人選擇當工人,也沒有一個人選擇當農民。如果説“公務員的孤獨感和不安全感比一般群體強烈”成立,“當明星是個危險叢生、極為艱難的職業”也成立,童言無忌的小學生為什麼對當官、當明星那麼情有獨鍾?難道,小學生都受騙了嗎?

  其實有些説法不值一駁。只要看一看大學生們報考公務員的火爆,高考生們報考藝術院校的火爆,就足以説明問題了。也足以説明杭州市七醫院院長&&的課題得出的結論是錯誤的。公務員與任何其他群體一樣,也有自己的煩惱,也有自己的心理問題,也有産生孤獨感和不安全感的可能。但絕對不可能“公務員的孤獨感和不安全感比一般群體強烈”。假如他們堅持這種説法,公務員本身也認可這種説法,要解決這種困境其實也非常簡單:讓公務員去當工,當農民,我想,他們立刻就會感到“孤獨感”也沒有了、“不安全感”也消失了。信不信?反正我信。

  不是説公務員的“人格特徵與考核績效及個體幸福感關係”不應該有人去研究。但研究要有正確的態度和方法。而且,做事情也要講究輕重緩急,既然公務員的“人格特徵與考核績效及個體幸福感關係”都有院長&&去做,那麼,境況比公務員糟糕得多的群體,他們的“人格特徵與考核績效及個體幸福感關係”怎麼沒有人研究呢?

  我們寶貴的、有限的研究資源,更應該優先用來研究哪些群體的生存狀態、關注哪些人的生理和心理問題?我想,應該有更多的有良知、有責任感的醫學界人士,主動承擔雪中送炭的工作,給更需要幫助的群體送去精神衛生和心理保健方面的關懷。

  以上是一種“常規”的思路。從另一個角度説,我可以理解“公務員不安全感”。我所在的工廠是中外合資企業,外方母公司派駐北京辦事處的一位負責人,也是該公司亞洲事務的負責人,是美籍華人,事業有成,有身份有地位,在我們企業裏受到很多白領人士的敬佩和羨慕。但是,某一天這位先生自殺了。據説與某次業績考核及感情挫折有關。這在廠裏引起很大震動。職工們議論説“簡直是個豬頭三”。特別一些被“淘汰”的職工,下崗、待崗的職工,認為完全不可理解。但這卻是事實,我相信,這位先生必有他的理由。他心裏必有一份不為外人所知道的痛苦。由此再想“公務員不安全感”,就有些理解了。

  公務員,白領,他們基本上不會受物質生活的困擾,但他們的精神生活中壓力也許比其他人要大。身處名利場中,不是有大定力的人,往往難以把持自己。而那些在生活線上掙扎的人,也有恐懼,也有煩惱,也有“不安全感”,但多數人不會自殺,他們唯有拼命掙扎著生活下去,因為他們要養家活口,他們考慮的都是眼前最迫切的事,他們甚至“不敢想到自殺”。饑餓的人吃一頓飽飯,寒冷的人進入溫暖的房間,立刻就會産生短暫的愉悅。從這個角度講,物質生活貧乏的人,精神追求往往比較簡單。所以,我們對“公務員不安全感”也應該給予理解。也能夠給予理解。只是,中國的公務員“驕嬌”二氣確實多了點,這是官本位加給他們的精神桎梏。他們當然應該有所克服才好,但公眾也不妨稍加寬容,因為這種精神桎梏有歷史和體制的原因。 (作者:華瑩山農夫)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柳博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