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退休工程師肖龍雲,2003年被市政府聘為政務公開監督員,由於他敢於“較真”“挑刺”,被一些人視為“異類”,次年市政府不再聘他為政務公開監督員,理由是他年齡太大,而他以個人名義繼續做著義務監督員的事兒。最近,肖龍雲針對該市一公安分局辦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涉嫌多收10元錢一事,又以個人名義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這件事引起了社會輿論的關注。
關於“政務監督員”的事,也在其他的省市看到過。這似乎是一種“潮流”。潮流所趨,大家都來跟風,這也是很常見的現象。但是,如果對於“政務監督員”沒有正確的認識,沒有發自內心的想要改進工作、提高服務水平的願望,難免不會半途而廢。肖龍雲只幹了一年的監督員就“下崗”的事就是很好的例子。看來,吉林省吉林市政府的官員需要的不是肖龍雲這樣敢於“較真”和“挑刺”的監督員,他們對監督員的要求是有“底線”的。這個“底線”就是聽話,聽招呼,叫你監督到什麼程度,你就只能監督到什麼程度。否則,只好請你“下崗”。
只可惜,肖龍雲沒有看破此中機關。當年政府把大紅聘書發下來時,肖龍雲是真正把這項工作當成使命來幹的。他在單位上做了半輩子技術工作,為了當好政務監督員,他找來不少法律和政策方面的書籍和文件,認真學習,認真推敲,真的比在位的領導幹部還要投入。肖龍雲辦事認真,凡事都要問個為什麼,他當監督員期間“一年裏讓有些亂收費的部門減少了數百萬元收入。”因此被人懷恨在心,有人捎話給他“小心腦袋”;他退休後擺的攤位被貼過封條,看攤的兒子也受過威脅。但肖龍雲我行我素,不為所動,結果,第二年就被人家以“年齡大”為藉口給“下崗”了。
耐人尋味的是,在政府機關裏對待肖龍雲現象也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反對者説:肖龍雲太“較真”了,關注的事都是國家公務人員關注的,從事與身份不符的活動,攪亂了機關工作秩序,把一些部門“攪和苦了”。
而贊成者説:民間監督能夠及時修正政府行為,政府方面不應該抵制,需要有接受監督的勇氣。也有的幹部對肖龍雲相當尊重,表示願意幫助他,有的幫遞材料,有的幫找文件。市工商局一位副局長説,肖龍雲反映的問題儘管刺耳,可平時聽不著,有助於政府部門改進工作。“有人説肖龍雲固執,可這種固執也是某些機關的辦事態度造成的。”
看來,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政務監督員,在政府部門裏還沒有取得一致的意見。可是,等待他們認識一致了之後,再聘請肖龍雲來監督政務行不行呢?對肖龍雲個人來説,沒有什麼行不行的,即使沒有得到當地政府的聘書,他照樣以個人的名義履行監督員的責任。可是對吉林市的公共事業,對吉林市百姓的切身利益,這是不好等待的。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古人説“朝聞道,夕死可也”。可見古人對真理的追求是多麼執著,多麼熱切。而我們的改革大業,涉及的都是百姓的切身利益,能夠有人及時指出弊端,指出缺陷,以使政府及時改正、及時完善和提高,何樂而不為?問題是,官員們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看得更重,還是把個人利益、小集團的利益看得更重?或者,把官員的所謂“面子”看得更重?其實,只要擺正了這個關係,“政府部門需要什麼樣的監督員”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一位社會學專家指出,政府行為接受公民監督,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標誌。我國公民表達訴求往往以個體為單位,而個體力量又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建立相應的保障制度迫在眉睫。我們但願有更多的像肖龍雲這樣的監督員涌現,並且有制度給他們撐腰,讓他們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使我們的各項事業做得更好。(作者:華瑩山農夫)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