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黃沙無語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0日 14:26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人士日前表示,今年北京沙塵天氣較往年次數偏多,強度大,引起社會各界的議論,但不能因此否定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所取得的成績,應客觀評價該工程所取得的效果。(2006年07月09日10:13 新華網)

  今年4月17日,當天正好是全國第六次環保大會開幕的日期,北京出現了建國以來最為嚴重的降塵天氣,30萬噸沙塵一夜之間如黃雨般灑向這個被稱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千年古都,即使對沙塵暴見怪不怪的北京市民也著實嚇了一跳,而正處旅遊高峰期的來京遊客則是真正欣賞到了春季也能夠“滿城盡帶黃金甲”。據北京環保局公佈的數據顯示,“空氣中的總懸浮顆粒物濃度為每立方米350微克,部分時段曾達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空氣質量屬最嚴重的五級重度污染”。在漫天浮塵中走來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以沉重而嚴肅的口吻説:“同志們,我們不能閉門開會。會場外,北京正出現嚴重的降塵天氣。這雖然有氣候的因素,但也反映出環境問題的嚴重性”。

  日前在天津召開的“第八次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省部聯席會”上,國家發改委提供的統計數字顯示,“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從2000年啟動後,總共完成投資185億元,已佔國家全部計劃投資總額的一半以上。治理工程區涉及75個縣(旗、市、區),平均每個縣安排資金約2.47億元。

  社會各界的議論,當然不能“否定”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所取得的成績,也確實需要“客觀評價”該工程所取得的效果。起碼,要能夠證明,資金的投入沒有浪費,時間和人力不是在光陰虛度。更重要的是必須承認,“在京津風沙源工程實施後,這一區域內的多年平均沙塵強度和次數都呈現出減少的趨勢。同時,這一工程的生態與經濟效益已開始顯現,該區域內居民的生産生活方式正朝著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統一的方向轉變,京津風沙源治理總體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此前,北京市民心中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沙塵暴是在2002年3月20日,當天的總降塵量才3萬噸。而今年4月17日的降塵量,北京氣象部門公佈的數據是“總量超過30萬噸”。據有關資料記載,這是北京一個世紀以來在一天之內降塵最多的一次,可謂百年不遇。

  無獨有偶。今年5月1日,北京因外來沙塵導致空氣質量重度污染。5月16日夜的降雨沒能“阻擋”外來沙塵的強勢入侵。17日清晨走出家門的北京市民可以清楚看見地上的黃色浮土,呼吸到空氣中嗆人的土腥味。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副主任趙越介紹,此次沙塵天氣是今春北京遭受的第14次外來沙塵影響。

  作為中國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對生態的重視不可謂不重,對環保的投入不可謂不多。但為什麼一邊是工作報告和宣傳報道中環境質量越來越好,而另一邊又在現實中飽受環境惡劣之苦呢?

  在京津風沙源治理總體上取得了顯著成效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生態危機?(作者:啊雨水)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柳博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