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海市民鄧維捷將跨行查詢費告上法庭,上海市徐匯區法院受理此案。這是中國銀聯跨行查詢收費首次被起訴。(詳見東方網)
在廣大銀行客戶和一些良知學者看來,跨行查詢費是不折不扣的“霸王收費”。然而,絕大多數人只是罵罵銀行而已,很少願通過法律途徑對不合理的銀行收費大聲説不。
上海市民鄧維捷女士卻付之行動,她是深具維權意識與勇氣的消費者,因為她打的這個官司是典型的公益訴訟——鄧維捷其實只被銀行多收了1.5元,很明顯,她不是為這1.5元打官司。
個體的消費者與強勢的利益集團力量對比過於懸殊,這決定了公益訴訟向來難打,除非撤訴,鄧維捷註定了要付出沒完沒了的時間、人力成本,甚至承受壓力,而她一旦勝訴,受益的不僅是她自己,而是全國銀行客戶。
之前,有消費者也與鐵路、民航等打過公益官司,在經過漫長的抗爭後,打贏了官司,但被告除了象徵性地給原告一些補償外,一切照舊,壟斷的照樣壟斷,無視消費者知情權的依然如故。
因此,我對鄧維捷的訴訟表示擔憂。據銀聯統計,截止到去年底全國共有銀行借記卡9.2億張,如果每張借記卡每月跨行查詢一次,一年將有33億元進入銀聯和各大銀行賬戶。巨大利益擺在面前,銀行怎麼會因區區市民的訴訟而放棄呢?
但鄧維捷的努力不是毫無意義的,她的訴訟傳遞一個強烈的時代信息: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熏陶,民眾的權利意識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不再是忍氣吞聲的沉默羔羊,開始懂得利用法律武器進行利益訴求與博弈。
我覺得,鄧維捷一旦勝訴,其最大的意義在於提供“法律清算”的範本,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銀行一系列的不合理收費不再只停留于道德譴責,而是合法、合理地起而攻之,由個人到群體,由群體觸動政府部門,用法律敦促銀行規範經營。(作者:蕪薏22)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