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商務週刊》和零點調查公司聯合發佈的“2005宜居城市排行榜”顯示,北京市的排名由2004年的第3位下降到第15位;今年6月,零點調查公司發佈的涉及20個城市的“宜居”城市榜上,北京排名倒數第二。中科院調查顯示,北京城建對低收入家庭關注不夠,個別措施已構成“現實的損害”。(《中國青年報》7月3日)
據了解,所謂宜居就是講究人性、突出個性、適宜居住,它包括公眾對於居住空間、社區空間和公共空間的評價。它涉及到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否和諧融洽等等。
其實,在交通擁堵越來越厲害、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教育支出越來越多、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房産商“將窮人趕出市中心”以及“不給窮人蓋房子”的叫囂,正由“理論”變成實踐,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慨嘆自己成為房奴的時候,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也越來越高,生活水平也會隨之不斷下降。所有這些,不僅讓很多城市老居民不堪重負,也抬高了很多優秀大學畢業生進入城市的門檻,使他們難以在城市立足,即便進入城市,也不得不為生活疲於奔波,使他們滋生被城市排斥的感覺。所有這些,都干擾了城市居民幹事業的心情,也是不利於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的攔路虎。在此情況下,易居城市只能是城市居民心中的夢想。
不要以為城市易居與否,僅僅只是城裏人的事。如果城市普遍不易居,普遍讓人望而興嘆、望而生畏、望而生厭,則必然阻礙農民進入城市的步伐,也必然阻礙我們國家城市化的速度,最終受拖累的還是整個國家的小康建設進程。
作為首都,北京的易居狀況尚且有諸多讓人的不滿地方,一些中小城市的易居現狀恐怕更令人失望。這種不易居的現實告訴人們:在以人為本方面,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我們雖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這些工作無論在數量方面,還是在質量方面,都不能滿足群眾的需要,都與群眾的願望有很大的距離。因此,如何讓城市更易居,讓群眾在安居樂業方面更加滿意,我們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很多。(作者:丁仁能)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