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4日 15:31 來源:
2003年初,北京郵電大學02級400多名大學生申請了助學貸款,現在,不少即將畢業的學生發現,4年前,他們同時同地,以同樣方式向同一家銀行借同樣多的錢,用同樣的方式還款時,需要支付的利息卻不一樣,差異多達上千元。(《新京報》2006年6月24日)
同樣的助學貸款,貸款利息相差千元之多。銀行出錯,工行北京分行將對此開始調查,是對貸款學生的負責,理所應當。
這裡,筆者關注的是助學貸款的利息問題。報道中説,有的學生貸款24000元,利息高達12000元。國家貼息50%之後,學生支付的利息還有6000元。這筆費用,對一個原本已經赤貧的年輕人而言,委實是個不小的負擔。由此,我萌生了一個念頭:倡議國家設立“中國教育發展銀行”,從根本上解決上學難的問題。
大學收費偏高,脫離了中國許多家庭(尤其是農村和城市特困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變相威脅著中國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即便有助學貸款政策,一方面是銀行顧慮重重,不願盡可能放開貸款的額度;另一方面,貸了款的學生,從此背負沉重的貸款利息負擔,他們的快樂指數,在若干年內,恐怕很難上升。國家貼息,花錢未必討好。相反,惟一“旱澇保收”的,最終還是銀行。顯然,現有的助學貸款模式,並非最佳的助學方式。
把助學貸款業務委託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一來害怕學生貸款不還款,二來嫌棄助學貸款賺錢不多。一句話,目前,在許多地方,助學貸款變成了一個緊缺的商品,學校得給銀行説好話,銀行也是被政府部門逼著,被媒體報道“逼宮”,每年到高校“逢場作戲”一下。貸不到款的學生,大有人在。強扭的瓜不甜,與其讓商業銀行幹他們不樂意的事情,不如另起爐灶,想別的辦法。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為了防止農民賣糧遭遇“打白條”的問題,國家成立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據我所知,這是一個政策性銀行,只放貸,不儲蓄,由國家出資,實行無息貸款(有待進一步核實)。自從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成立後,在農業稅取消之前,繳公糧打白條現象,得到了很大改觀。既然國家為扶持農業,能成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為扶持郵政業,馬上成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素以高度重視教育自稱的政府,為什麼就不可以借鑒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做法,專門組建一個政策性的中國教育發展銀行?
如果有了“中國教育發展銀行”,由國家籌集資金,採取無息貸款方式,對符合條件申請貸款條件的學生,一視同仁。雖然國家吃虧一時,但從長遠看,國民文化素質提高了,社會發展有了合格的後備軍,沾光的還是國家。現在助學貸款由國家貼息50%,不是照樣“浪費”納稅人的錢嗎?依我看,把納稅人的錢借給貧困學生,比讓商業銀行賺走,更划算。
聯合國、日本的銀行,尚且有對華無息貸款資助項目,怎麼自己為什麼就不能資助貧困生呢?以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而言,設立一個“教育發展銀行”,不該沒這個錢吧?(作者: xinyanxinyan)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