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3日 13:42 來源:
“這是什麼霧啊?顏色發藍,還有些嗆人。”20日傍晚,在戶外納涼的許多北京市民發現天空突然煙霧瀰漫,並帶有刺鼻的氣味,周圍的景物迅速變得模糊。經調查,這是周邊的河北地區大面積燃燒麥秸造成的煙霧,造成了空氣污染。北京市環保局還將此事上報了環保總局。(新華網6月20日)
農村麥收季節,各地的農民兄弟為“省事”焚燒麥稈産生漫天濃煙而造成的環境污染、火災及交通事故的新聞屢見不鮮,只不過這次發生在北京地區更加引人關注。筆者注意到,對於此次空氣污染事件,人們有兩種觀點,一是斥責農民“落後”,主張嚴禁;另一種是為農民辯護和著想,幫助農民兄弟解決麥稈出路問題。一禁一疏,態度倒也鮮明。借鑒古代大禹治水“堵”不如“疏”的經驗,筆者認為,採取以疏為主、疏禁結合的綜合治理的方法更顯理性和對農民兄弟的關懷。
實際上,禁燒麥稈成效並不顯著。每到麥收季節,各地政府有關部門如臨大敵,宣傳、巡查忙的不已樂乎,但由於“法不責眾”,按下葫蘆起來瓢,秸稈焚燒的“壯觀”場面還是屢屢發生,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顯見不是根本解決問題的良策。
根本解決禁燒麥稈問題必須採取以疏為主、疏禁結合的綜合治理的方法,而關鍵是為麥稈找出路。事實上,各地已經在這方面有了成功的做法。比如,在山東和江蘇,政府和社會出資幫助農民興建沼氣事實以及秸稈發電廠、造紙廠,當地農民變廢為寶,或將一車車秸稈送到收購站用於生物發電,或將秸稈化做沼氣,或將秸稈切碎放回農田作肥料,或將秸稈放入瓜田用於增收。再比如,遼寧省本溪市利用秸稈氣化技術,不僅大量消化了當地的秸稈,還為農民找到了環保、節約的新氣源,推動了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值得全面推廣。
2008年奧運會將在北京召開,解決好北京的環保問題有為是人們關切的大事。焚燒麥稈造成北京的空氣污染事件,也給人們提了醒,我們希望壞事變好事,期待北京與河北儘快攜起手來,借鑒外地秸稈“變廢為寶”的經驗,共同協商、共同出力,以疏為主、疏禁結合、綜合治理,用科學技術方法,幫助河北農民兄弟解決好麥稈出路,根治由於禁燒麥稈造成的空氣污染問題,還北京一片藍天。 (作者:晨曦wt)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