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畢業生為何紛紛“回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2日 16:15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日前,江漢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小黃來到BTEST軟體測試工程師培訓中心武漢校區,報名參加軟體測試師的培訓。像這樣“回爐”學技術的大學畢業生並非個別。在該校區剛剛開設的一個培訓班中,所有學員均為剛畢業的大學畢業生。隨著離校日期臨近,選擇學技術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一些培訓機構舉辦的數控機床等培訓班,紛紛爆滿。(《武漢晚報》6月21日)

  因缺乏動手能力而求職困難,不少大學生開始踏上繼續教育之路,開始“往回走”,畢業後接受職業教育,學習各種實用技能,掌握一技之長,以使其成為就業的“敲門磚”,能有個“好的收成”。此前就有媒體報道稱,許多手持本科甚至研究生文憑的大學生們,因為專業所限,或者是沒有實際操作經驗,在找工作時屢屢敗北;可是,一些沒有接受過正規大學教育,卻經過職業教育幾年,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的人,在找工作時卻一路綠燈,有時甚至是一個人有幾家單位在搶。

  面對這種情況,難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感到困惑,也難怪不少大學生開始慨嘆:大學畢業證縮水了,甚至不如技校畢業證起作用了。苦學十余載拿到高等學歷,竟無法叩開就業大門,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如此大的反差?大學生們該如何改變目前的不利局面?我們的教育制度是不是需要重新審視?

  薛涌在《大學屬於誰》中談到,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合格的公民,而不是製造社會工程的“零件”;大學是提供精神資源的地方,而不是訓練技能的場所。生活的意義、事業的規劃、謀生的技能,所有這一切,不可能通過封閉的大學四年寒窗來完成。但需要指出的是,大學應“讓學生充分發展自己的人格和才智,還能幫助他們應付各種環境和挑戰”。

  用人單位重視的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力”, 用人觀念更加務實,看重求職者適應工作的能力和潛力,值得肯定、無可厚非。但作為高校,如何讓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好的適應社會,已經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大學的應有之義,既有高等教育,也包含有高等職業教育;不僅要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也要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隨著普通高校的大規模擴招,大學畢業生的人數每年呈幾何級數增長,現在的大學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過渡到了“大眾教育”。職業教育作為傳統教育的重要補充,是國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進行職業教育,有利於高等教育的協調性,發揮教育的整體效益,本應當在人才培養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前不久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上強調指出,當前我國就業和經濟發展正面臨著兩個大的變化,社會勞動力就業需要加強技能培訓,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培養更多的高級技工,因此,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做好這項工作,對於把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使我國經濟建設切實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具有重大意義。可以説,在我國人口多、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發展職業教育已是迫在眉睫。

  然而,多年來,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不盡如人意,甚至被人稱之為“二流教育”。在高考人才選拔體制下,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職教長期遭遇“門前冷落”的尷尬。而職業教育之所以會被看做是次等教育,這主要是社會大環境在作怪,重學歷文憑、不重素質技能的人才培養和使用觀念還一定程度的存在著。

  針對就業難問題,學校應提出具體解決辦法。尤為重要的是,必須儘快改變因普通高等教育擴招而導致職業技術教育生源數量和質量嚴重滑坡甚至短缺的現狀。 (作者: 郭立場)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