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18日 15:42 來源:
談德國世界盃的環保問題有點困難,因為按照德國人的習慣一直十分注重環保。我在柏林分社工作過。這次世界盃,凡是出入口處,都設有多個並排的分類垃圾箱。不完全是從贊助商和安保角度考慮,很多飲料和食品是不許帶入看臺的,這直接保證了賽場清潔。(新華網北京6月18日電)
從世界盃的環保問題,讓我想到了最近幾例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例:
54歲的許伯平是湖南省瀏陽市柏家鎮柏鈴社區的村民,“我家祖祖輩輩住在瀏陽河邊,是瀏陽河養育了我們。”如今,在瀏陽河邊許家那個廢棄了的碼頭上,不僅蒼蠅撲面,而且惡臭難聞。瀏陽河的污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魚蝦死絕寸草不生、住在河邊買水吃、下河會染一身毒。(人民網/市場報)
陜西“母親河污染,水體改善需10年”。不斷加劇的環境污染早已讓母親河不堪重負,統計顯示渭河流域內年污水排放總量高達6億噸。……
從媒體上看,環境污染的報道真可謂是數不勝數,大氣污染、河流污染等直接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危險。有網友講過“一條街,兩排房,後面臭水塘,到處垃圾場”;“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可以灌溉,90年代垃圾覆蓋,新的世紀生態破壞”。這樣的順口溜從一個側面形象的反映出當今農村環境污染之嚴重,也折射出廣大農民對污染的憂慮和深惡痛絕。應該看到,農村地區在發展中缺乏對水域為主的環境進行統一規劃,是導致垃圾亂倒、河水遭殃的主要原因之一。這足以説明我國環境污染嚴重。如何減少污染甚至不污染,筆者認為可向這次德國世界盃學學:防患于未然!
世界盃組委會提供的電子信息和飛快的垃圾打掃及一次性可回收的水杯、餐具,實是為整個賽場提供了整潔清凈的環境。從中可以看出,世界盃的環境處理可謂是細之又細,體現了“先治理不污染”的原則,可謂謀事在先,防患于未然。而從我國的環保來看,與世界盃的環保原則是截然相反,所有的環境問題都造成了污染之後的喧囂,“先污染後治理”始終是全國各地處理環境污染事件的主題,瀏陽如此、渭河如此,還有更多的城市垃圾污染、空氣污染何妨不是如此,大多是“亡羊補牢”之舉,得不償失。與其手忙腳亂地花鉅資治理污染,不如讓家家花小錢先處理凈化。讓公民們都來學學,培養培養先進的環保意識。
“凡事欲則立,不欲則廢。”這句話要是真正運用到環保中去,我國的領導和群眾恐怕就會少很多恐慌,多一些安逸,眼前所看到的會是處處一片藍天、碧海、清水、綠葉。 (作者: 寶慶愚夫)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