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12日 14:36 來源:
6月7日,全國高考第一天,陜西漢中市洋縣中學考點就查處了兩起替考事件,6月8日,又有兩名替考生被查處。當地媒體《華商報》接到的舉報電話稱,這事關該省漢中市洋縣中學組織20多名成績優秀的高二學生替某些高三學生考試的問題,舉報人還稱當地替考是傳統。 (6月12日東方網/青年報)
“以學校名義”的群體性作弊,可以算得上是“後高考時代”現身媒體的最有“爆發力”的新聞了。洋縣替考事件存在一條利益鏈:參與老師通過向每位參考的高二學生收取一定費用,這些成績優秀的學生得到了一次參加高考的鍛鍊機會,老師、領導以此獲得經濟上的好處,學校則可以使高考上線率得到有效提高。這些高二年級優秀生參加考試,考試上線的幾率明顯高於高三差生,使學校高考的上線率能得到有效提高,對學校聲譽的提升有很大好處,生源增加,學校效益提高。
當替考在洋縣成為一個“傳統”,當高考作弊成為一個“公開的秘密”,當學校出面組織群體性的替考,當“狸貓換太子”式的替考成為由利益鏈環環相扣的“産業”,我們不禁要問,升學率究竟是個什麼東西?直害得學校竟連國家法律都置之不顧,膽大妄為,違規操作;直害得學校不惜興師動眾,“整合資源”,誤人子弟! 教育者的趨利和追求“虛假政績”是發生替考事件的一個根本原因。有了升學率,就有了生源,有了知名;有了經費;有了獎勵;有了晉級;有了提拔;乃至有了多收費的資質,校長老師們都能彈冠相慶,皆大歡喜。那麼,升學率的誘惑就那麼難以拒絕嗎?説到底,根子在教育者誠信理念與責任意識的缺失。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説:“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 教育者的思想行為,很大程度地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行為。以教育者的誠信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才能把誠信教育落到實處。如果一名教師説話不算數,一個學校沒有一個誠信的環境,到處是謊言與欺騙,那麼就很難培養出一個誠實的學生,乃至很難為未來社會培養出誠信公民。洋縣替考事件敗露後,校方卻否認學生替考與學校有關,誠信的再一次缺失會使教育者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學校與學生的關係中,學生永遠是被動的、弱勢的,當那些為別人當了槍手的學生可能成為這一事件的犧牲品時,教育者難道不該好好反思嗎?
以學校名義作弊委實是教育者的一種恥辱。 (作者:梁江濤)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