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07日 11:42 來源:
國土資源部通過對2004年9月以來的用地進行檢查發現,一些城市的違法用地少的在60%左右,多的甚至在90%以上。今年以來,各地土地需求急劇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項目用地是違法用地,而嚴重的土地違法問題幾乎都與地方政府有關。(6月6日新華網)
嚴重的土地違法問題幾乎都與地方政府有關,都由地方政府主導,地方政府成了違法的主體,這個嚴峻的事實,確實令人震驚不已。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未來5年的18億畝耕地保有量已作為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寫進“十一五”規劃。但即便設置了“紅線”,卻依然有地方政府在鋌而走險,這種現象又説明了什麼?
地方政府的違法行為不只是反映為闖土地的“紅線”。這些年每年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和環境違法案件數量驚人,“十五”能耗和環境指標紛紛“落空”,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一些地方政府置法律法規于不顧,做了污染企業的“保護傘”。近年來國家大力整頓非法煤礦,然而非法煤礦在地方政府的庇護下照樣頂風而上,更有甚者,乾脆給非法煤礦披上了證照齊全的外衣。再比如國家屢次出臺政策遏制房市亂局,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卻和開發商坐在了一條板凳上。為了幫房産商促銷,政府就加大拆遷力度“造市”,發佈虛假信息“托市”;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而不建,而熱衷於批建高檔住宅上,為房價節節攀高推波助瀾。
地方政府屢屢違法違規,導致許多問題積重難返,愈演愈烈。儘管中央一直強調要增強依法行政意識和法制觀念,強調政令的統一性、權威性和有效性,但因為“地方主義””的膨脹,國家的整體利益還是明顯被漠視,大政方針往往被化解于無形。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關鍵就在於缺少監管和問責機制。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段斬釘截鐵的表述:“建立健全行政問責制,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確保政令暢通,確是刻不容緩了。 (作者: 奚旭初))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