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我現在是在全國的糧食生産先進縣---山東省的鄒城市,近幾年,當地通過實施“政策驅動、項目拉動、科技推動”的“三動”政策,使當地的小麥播種始終保持在了全市耕地面積的70%左右。
今年72歲的楊守法老大爺,可以説是侍弄莊稼的老把式了,僅種地的年頭就有五十多年了。看到國家的政策好,去年楊大爺又把家裏的五畝多地全部種上了小麥,而且長勢還不錯。
村民:楊守法:同期:國家政策太好了,種地不僅不交稅,而且還有補貼,種子也補貼,你不種地幹啥去。
把中央的好惠農政策及時落實到位,是吸引鄒城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措施之一。而當地科技部門不斷引進的“小麥壟作”、“糧、菜間作”等穩産、高産的科研技術,更是在不同程度上刺激起了農民種糧的熱情。再加上這幾年當地正在實施的“標準糧田建設”、“小麥高産創建”等項目,使農民種地逐步邁向了機械化、標準化。政策好了,種地越來越省事了,而且收入還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自然也就高漲起來。
山東省鄒城市副市長:宋景春:既要保證糧食播種面積,又要提高農民的收入,我覺得這是一個不好解決的問題,但是,通過我們鄒城市這幾年的做法,較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我們一方面加大了對科技的投入,引進新品種,良種加良法,例如我們正在推廣的“小麥壟作”、“糧油瓜菜間作”這樣,既保證了糧食的播種面積不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
責編:劉洋